打造寒旱區節水增糧的“科技密碼”
日期:2022-07-18 09:39:22
只因在地里埋了一根滴灌管,每畝春小麥的產量就增加了200斤。這個數字,讓甘肅省永昌縣新城子鎮西灣村的小麥種植大戶趙世青喜不自勝。
一切得從3年前說起。當時,在甘肅省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和永昌縣農技中心工作人員的推薦和指導下,趙世青在自家的春小麥種植基地內用上了“春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耙郧肮喔戎饕谴笏?,一畝地用水在380立方米左右,畝產約900斤,現在用上了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最多用水180立方米,畝產能到1100斤。”趙世青說,今年,他一共種植了1500畝春小麥,采用春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幫助他的種植基地畝均節水50%以上、增產20%以上,粗略估算,可增產約30萬斤。
地處河西走廊東部的永昌縣,地勢高,氣候冷涼,干旱少雨,年平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1倍,是甘肅典型的寒旱區之一。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的人們深知水的珍貴,也對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實現糧食增產有著深切的體會。
“水肥一體化就是甘肅逆境增產的科技密碼?!备拭C省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站長崔增團說,為切實解決甘肅現有小麥種植面積持續下降、效益不高、技術創新不夠等問題和糧經爭地、基本農田不能主要種糧及種糧收益低的矛盾,從2015年開始,省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與永昌縣農技中心利用滴灌設施麥后種菜、糧菜倒茬,開展了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驗示范工作。經過多年試驗示范,該項技術已形成了一套先進成熟的技術模式,具有“三節三抗三增”的特點,即節水、節肥、節種子、抗旱、抗寒、抗倒伏、增產、增收、增效益,有效提升了小麥種植技術水平,進一步挖掘了寒旱地區糧食增產潛力。今年,該項技術已在甘肅河西地區及沿黃灌區的13個縣區推廣應用10萬畝以上,預計畝省種10%、增產20%、節肥30%、節水50%、省工60%,較常規種植小麥節本增效150元,后茬種菜可增收3000元。
“去年,水肥一體化技術為全省糧食產量突破1200萬噸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今年,這項技術在全省的夏糧豐收中也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贝拊鰣F介紹,去年以來,甘肅深入推進節水增糧行動,打造地域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旱作節水農業核心示范區40個、22萬畝,帶動全省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000萬畝以上,初步形成了“提品質、增產能、促發展”的高質高效技術模式,探索示范形成了馬鈴薯“引水上山”、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果園滲灌水肥一體化等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模式39個,節本增效10%以上。
節地、節藥、節肥、節水、省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得益于多年的試驗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甘肅多地顯現出了顯著效果。
在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陳寨村,隨著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深入應用,以前農民群眾認為“很痛苦”的澆水、施肥工作,如今已經變得“快樂又輕松”。陳寨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志波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的地塊之間高低不平,澆水、施肥很費人工,有的地塊甚至澆不上水,這大大限制了村民耕種的面積。自從合作社引進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只需雇用3個人就可負責1000畝地的澆水、施肥工作,農民把這項工作托管給合作社,不僅節省了人工,幫助農民增加了耕種面積,還大大降低了水、肥投入,真正實現了節本、提質、增效?!?/div>
在張掖市民樂縣六壩田園綜合體,馬鈴薯滴灌水肥一體化示范點通過建設智能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應用病蟲害綠色統防統治技術,統一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普及推廣節水農業新技術集成模式,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拔覀儚鸟R鈴薯新品種引進、新模式新裝備的應用、智能控制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面開展試驗示范,提升馬鈴薯生產技術水平,實現了種植規?;?、生產標準化、品質優良化,有力助推了民樂農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民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雄說。
“有肥無水望天哭,有水無肥一半谷?!贝拊鰣F表示,今年,甘肅將在做好“藏糧于地”的同時,注重“藏技于水”。甘肅將加強高效農田節水技術試驗示范,著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重點推廣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河西及沿黃灌區等有灌溉條件的區域以高效節水為重點,示范推廣膜下滴灌或滴(滲)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在中東部旱作農業區以集雨蓄水為重點,示范推廣集雨補灌(軟體水窖)水肥一體化技術;在降雨量較多的隴東南地區,充分利用“天上水”,不用“地下水”,少用“地表水”,提高降水資源利用率;在中東部已有引水灌溉區域,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示范推廣“引水上山”水肥一體化技術,使全省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達到 500萬畝。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
24小時免費咨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