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新舉措見成效 結出“致富果”獼猴桃
日期:2022-10-17 09:50:46
綿竹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背靠龍門山脈,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古有“古蜀翹楚、益州重鎮”之譽,是全國著名的年畫之鄉、名酒之鄉、生態旅游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先后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近年來,綿竹市獼猴桃園區建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推廣新品種、革新獼猴桃栽培技術和生產營銷方式為核心,全力推動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為推動國內獼猴桃產業高質量、可持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三個要素”,開出新花朵
機制為本、帶動發展。設立了綿竹市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和德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健全領導機制;依托華勝農業、山牧農業等龍頭企業進行園區的總體運作,通過基地輻射周邊農戶,建立運營機制,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規劃為綱、科學引領。編制《綿竹市沿山獼猴桃現代農業園區總體規劃》《美麗鄉村·成德同城化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帶規劃實施方案》,嚴格按時序扎實推進實施,用科學的規劃引領獼猴桃產業園區發展。
保障為要、質量提升。投入資金7.5億元,對園區內的供水、供電、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完善。制定《綿竹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綿竹市推進獼猴桃現代農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嚴格考核資金、科技、人才、信息、土地等要素保障,確保園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
“六化并舉”,結出新果實
園區建設標準化—按照經營組織化、裝備設施機械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特色產業化的要求,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灌溉條件,園區水肥一體化率達100%,實現翻耕、噴藥、除草、施肥、修剪等全程機械化。建立園區大數據平臺和可追溯體系,通過視頻監控和網絡信號傳輸,在后臺收集獼猴桃生長各項數據,實現從育苗到果子成熟全過程科學管理、精細作業。建立了園區大數據平臺和可追溯體系,通過視頻監控和網絡信號傳輸,在后臺收集獼猴桃生長各項數據,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實現從育苗到果子成熟全過程科學管理、精細作業。
果品質量精品化—強化過程管控,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精細化管理,嚴把果品質量關,“紅實2號”和“紅陽”在“全省獼猴桃重大技術協同推廣交流培訓暨首屆四川獼猴桃品鑒會”上分獲紅肉組金獎和最佳風味獎。強化品牌建設,注冊了“岷岷甜”、“百年棚花”等5個品牌,申報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已進入公示階段。
產業發展鏈條化—建成種類豐富的高標準獼猴桃種植資源圃,建設獼猴桃深加工項目,具備從品種選育、標準化種植、采后商品化處理,到冷鏈運輸、貯藏銷售、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構架能力,打造獼猴桃高端產業示范區。
研發創新特色化—建立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綿竹獼猴桃產業化工程技術中心、四川省獼猴桃育種與栽培工程實驗室、四川省獼猴桃產業技術研究院、科技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培育自有知識產權品種,創新獼猴桃產業化技術。目前,已投入市場新品種4個,儲備新品種10個,獲得專利技術48項,“優異紅肉黃肉獼猴桃育種材料創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交流合作國際化—邀請外國專家20余人次到訪指導交流。華勝農業公司分別與新西蘭黑馬(Huma)公司、意大利贊茲(Zanzi)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四川省獼猴桃品種首次走出國門。新西蘭皇家科學院和新西蘭佳沛公司(Zespri)在綿竹建立了“獼猴桃品種試驗站”和全國唯一的獼猴桃試驗基地。華勝農業公司獼猴桃生產基地通過GAP認證和HACCP認證,產品出口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馬來西亞,2022年已出口獼猴桃19.2噸,出口金額40萬元,全年計劃出口60噸,出口金額120萬元。
助農增收多元化—推行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實施園區業主與行政村產業發展合作,進一步壯大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實行“大園區+小業主”、反租倒包、帶資入股等方式,讓農戶實現“租金收入+務工收入+超產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截至目前,獼猴桃銷售額1.2億元,助農增收3000萬元。
目前,獼猴桃產業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成片連線1.2萬畝。2022年預計園區獼猴桃產業總產值1.75億元,占園區總產值的75.8%,園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920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強化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獼猴桃“四川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建成集生產、休閑、觀光、體驗、科普為一體的獼猴桃現代農業園區。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