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科技種養、智慧生產西充 生態田園“豐”景如畫
日期:2022-12-02 09:37:55
11月28日,西充縣常林鎮錦屏山村“魚米之鄉”項目基地,油菜幼苗已經長到20厘米左右。微風過后,油菜田碧波蕩漾。
黨的二十大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西充縣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科技賦能,持續提升糧食產能,聚焦三產融合,促進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全力建設“生態田園·有機西充”。
A采取生態循環種養、試種巨型稻、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
多措并舉促高產
秋收以后,農田閑置過冬成為“冬閑田”。常林鎮錦屏山村“魚米之鄉”項目基地業主把“冬閑田”充分利用起來,種上油菜。“明年油菜收割后,馬上放水進田,即可栽秧。”業主羅浩介紹,“冬閑田”輪作,增收一季油菜。
稻田經過稻魚基地建設項目改造后,中間種水稻,田邊挖溝養魚。羅浩介紹,魚為水稻除草、除蟲、耘田、松土,水稻則為魚提供飼料和庇護場所,這種生態循環種養大大減少了對化肥農藥的依賴,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農田的生態平衡,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雙收、糧漁共贏”的目的。
西充在深挖土地時間、空間潛力實現糧油增產的同時,通過更新品種促進增產增收。
今年,該縣首次試種500畝“巨豐6號”巨型稻,分別在青獅鎮雙壩子村和仁和鎮丹桂埡村兩個基地種植,現場測產畝產在650公斤左右。
“今年雖受極端高溫干旱天氣影響,但每畝產值還是比普通稻多出300元。”該縣農業農村局技術負責人介紹,和常規稻相比,巨型稻谷粒更多,根系更長、更粗,抗倒伏能力、抗旱能力更強,明年將在全縣推廣。
此外,該縣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農田化零為整,升級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良田。
“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了農業基地面積。”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建平介紹,截至目前,全縣建成現代農業基地35萬畝、園區28個,2021年糧食生產總面積86.03萬畝、產量32.38萬噸,較2020年分別增加4.78%、3.41%。2022年,該縣新增糧油種植面積5萬畝以上。
B構建互聯網+服務體系,采取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
科技賦能促提效
近日,在西充縣東太鄉魚池寺村的天馬山農業基地筆者看見,柑橘樹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在采摘柑橘。
“園區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構建起‘互聯網+農業灌溉管理’服務體系,使產業園具備農產品生產環境全程監控、遠程水肥灌溉控制、農業大數據采集等功能。”基地負責人趙科舉介紹:“工作人員根據不同時期柑橘對水肥的需求,在電腦上設定好水肥配比,設備會自動按要求調配灌溉,節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按照傳統方式施肥一次需20人花20余天時間,使用該設備,每次施肥只需3人3天就能完成,節約成本70%以上。”
在果園內,小型氣象站、蟲情警報燈、土壤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等物聯網設備一應俱全,這些監測點的下方還安裝了傳感器,指揮中心可隨時掌握土壤EC值、空氣的溫濕度、病蟲害等信息,實現了對柑橘生長過程的全方位監控。
筆者在現場看到,果園里每隔一定距離安裝了太陽能殺蟲燈,樹下種了三葉草、豌豆、勺子等綠肥植物。趙科舉說,園區采用的是生物技術防病蟲害,綠肥植物成熟時,將會翻耕入土做果樹生長的肥料。
采取先進設備和創新管理,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上乘,市場反應良好,該基地畝產值在2萬元以上。
現代農業需要科技支撐,同時也離不開現代機械的應用。據了解,該縣現有農機專合社46家,農機保有量達5.2萬臺套,全年社會化服務面積達35萬畝,機械化水平達到67.8%。
西充還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截至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省級星級園區1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興辦村級實體企業10家,鼓勵村集體牽頭創辦農機、勞務合作等農民專合社50家。
科技賦能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科學管理,促進西充農業產業高效生產、高效運營,該縣先后榮膺首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首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縣等21項國字號殊榮。
C發展鄉村旅游、電商銷售等業態,促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
延鏈發展促增收
近日,在仁和鎮烈風農業公司的車間里,數名工人正將剛剛采摘下來的愛媛38柑橘挑選、裝箱、貼牌、裝車。
“今年試掛果的愛媛38有200畝,畝產在1500公斤左右。”公司負責人李鱺瀟介紹,柑橘從10月底開始銷售,網上訂單不斷增加,目前完成線上銷售6000多單,銷售額近40萬元,預計占總銷售額的50%。
西充縣全力實施農業產業品牌戰略,做大做強“好充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立健全“區域品牌+產品品牌”雙品牌體系,全縣申請使用“好充食”區域公用品牌115家、無公害農產品26家、綠色食品6家,有力促進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大量優質農產品帶動了電商的興起,蓮池鎮天興橋村的博主楊興就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西充農副產品54萬余單,銷售額達2300多萬元。”楊興介紹,從2019年開始直播銷售農副產品以來,銷售額每年呈倍數增長。
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該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電商銷售等業態,建設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促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該縣農林牧漁業產值預計達27.729億元,同比增長4.8%,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