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個方面扎實推進 河北:去年建成鹽堿耕地高標準農田18萬畝
日期:2024-07-12 09:03:07
7月11日,記者從河北省扎實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以來,全省主要從種業創新、鹽堿地改造、科技支撐、分區分類利用、壯大特色加工產業等五個方面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2023年,通過高清衛片解譯篩查、田間調查核驗,確定全省有570.25萬畝鹽堿耕地,當年建設鹽堿耕地高標準農田18萬畝,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晨光出席發布會時說,去年以來,河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鹽堿地綜合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視察河北時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大食物觀,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圍繞品種改良、改造提升、科技創新、綜合利用、產業加工等重點方向,不斷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鹽堿地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扎實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今年,滄州市夏收旱堿麥154.7萬畝,收獲了畝產260公斤、總產40.22萬噸旱堿麥,較上年分別增加54.5萬畝、14.6公斤、15.72萬噸,實現了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
在種業創新與示范方面,河北加快耐鹽堿作物新品種選育,在省農科院濱海所和滄州市農科院建設作物耐鹽堿鑒定平臺,建立旱堿麥、耐鹽水稻等耐鹽堿作物種質資源圃,培育耐鹽堿作物新品種。在渤海新區黃驊市、海興縣、唐山市曹妃甸區、樂亭縣、沽源縣各建立2000畝中試示范基地,開展旱堿麥、耐鹽水稻、莜麥等適生新品種中試示范,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加速成熟品種規模化推廣,篩選出25個耐鹽堿作物成熟品種進行重點推廣。
結合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初步完成了鹽堿地土壤專項資源普查。2023年,全省鹽堿耕地570.25萬畝,涉及9個市、35個縣(市、區),其中滄州、唐山、張家口為主要區域,分別為408.58萬畝、76.03萬畝和53.18萬畝。依據全省鹽堿地分布狀況,進一步細化鹽堿化程度、土壤性狀、土地利用現狀等情況,構建鹽堿地土壤資源數據庫,科學評價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潛力。分區開展鹽堿耕地治理改良,在濱海地區重點圍繞控鹽、培肥措施,推廣暗管排鹽、條臺田改良、水肥鹽優化調控、漁糧飼輪作、糧草輪作等技術模式,壩上內陸鹽堿區重點推廣增施有機肥、地膜覆蓋滴灌控鹽、化學治堿淋鹽、飼草種植等技術模式,黑龍港區域重點圍繞防治次生鹽漬化,推廣保護性耕作、深耕深松、秸稈還田、施用土壤調理劑、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模式。同時,統籌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建設,完善農田灌排網格體系,今年將完成建設鹽堿耕地高標準農田20萬畝。
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已搭建完成并開始運行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旱堿麥特色產業創新基地、國家旱堿麥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與營養健康研究院(滄州)以及綠色食品(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創新發展全國技術中心。整合科研力量,統籌相關領域科研力量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成立省鹽堿地綜合利用專家指導組和科技支撐組,組建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旱堿麥創新團隊和耐鹽堿作物種業科技創新團隊。推進集成創新,啟動實施“華北平原輕鹽堿瘠薄耕地產能提升與第二糧倉建設”部省聯動項目。針對淡水資源匱乏制約改良利用及產能提升等關鍵問題,研究構建輕度鹽堿區耐鹽經濟作物適應性種植改土、耕層增碳培肥降鹽等綜合技術模式。
分區分類綜合利用。糧經飼統籌發展,對輕度鹽堿地,以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產為目標,重點推廣旱堿麥、耐鹽水稻、莜麥等耐鹽糧食作物種植,對中度鹽堿地,重點通過種植耐鹽堿飼草、小麥-苜蓿糧飼輪作等方式降低耕層含鹽量,對重度鹽堿地,通過耐鹽堿植物種植等促進植被修復,提升鹽堿地生態功能。強化試點示范,去年以來,在滄州、唐山、張家口3市開展旱堿麥繁育、牧草果蔬種植、耐鹽水稻種植、稻漁綜合種養、耐鹽堿雜糧油料作物種植等13項試點任務,規模8萬畝,集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黃驊市、曹妃甸區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建設。推進規模化生產,滄州市建立旱堿麥種植推廣體系,推進規模化生產,確定35項主推技術,并將主推技術落實到20個百畝攻關田、9個千畝方、9個萬畝高產片。唐山市推廣耐鹽水稻種植50.1萬畝,構建“稻田+池塘”綜合種養體系,在曹妃甸、豐南等地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生態循環新模式,走出“以漁降鹽、以漁治堿、漁農互補”鹽堿地高效利用新路徑。
壯大特色加工產業,在滄州、唐山、張家口等市遴選10家鹽堿地綜合利用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省級或市級龍頭企業培育對象,支持企業提檔升級、增容擴能,鼓勵企業自建原料生產基地,引導企業進駐當地加工園區,提高一二三產業融合水平。
今年,河北將圍繞“良種育推、提升地力、綜合種養、精深加工、產業融合”持續發力。加快育推“良種”,完善耐鹽堿作物現代育種技術體系,培育示范推廣耐鹽堿作物新品種,全面優化鹽堿種業發展。加快打造“良田”,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鹽堿耕地灌排網格體系,改良土質,提升土地生產能力。加快實施“良技”,分區分類實施綜合利用模式,全面提高特色農業生產力。加快研產“良品”,提高鹽堿地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加工能力,壯大精深加工產業。加快謀劃“良方”,以拓展鹽堿地農業功能價值為目標,推進鹽堿地農業生產與生態旅游、農耕文化等深度融合,全面拓展產業融合渠道,確保“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