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賦能山地現代農業?四川簡陽這場會議信息量很大
日期:2024-07-23 09:14:51
7月20日,山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戰略研究暨簡陽丘區現代農業科創轉化中心現場觀摩會在四川省簡陽市舉行。本次大會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以“山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為主題,匯集全國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商討山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戰略。
據了解,山地農業對氣候變化的應對能力薄弱,地形復雜、生態敏感,常常面臨滑坡、泥石流、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存在品種、農藝、農機科技創新協同不足,糧食、經濟作物與畜禽生產聯動不緊,農技推廣與科研體系對接不夠等關鍵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制約和困擾山地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山地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對此,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李宇飛建議,為促進山地現代農業技術協同增效科技創新,各部門要積極探索跨區集群協同創新機制、集聚創新要素突破技術瓶頸、強化山地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應用,共謀山地農業發展良策。
近年來,科技力量正逐步克服地形限制,推動山地農業向高效、智能、可持續發展邁進。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朱有勇教授在水稻領域學術報告中提到,旱地種植水稻首先要解決品種問題。“近百分之九十的水稻品種都不適合在旱地上種植。經過我們多輪培育、選育,現在已有四個品種具備抗旱、頂土、分蘗能力,能滿足旱地種植要求。”目前,朱有勇指導的旱地水稻種植覆蓋面積已達23000多畝,平均畝產達500公斤。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已成功培育“川麥104”“成單716”等一批適宜山地農業的優質、高產、廣適、高抗糧油作物新品種,優化集成了獨具西南特色的山地夏玉米-冬油菜豐產宜機收技術模式,打造了一批山地農業“噸糧田”典型。
簡陽丘區現代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戰略的實踐高地,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863”計劃下,建立有35處試驗、監測場(站),均配置有國際頂尖的科研儀器,展示了前沿的自動化灌溉系統和節水灌溉設備,可深入研究作物需水規律、節水機理與水肥耦合、植物水分生理響應等關鍵領域,給四川乃至南方節水農業技術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過四年實踐,簡陽成功打造了10800畝的現代節水示范區,展現了科技助力農業發展的強大潛力。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王建偉表示,省科技廳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山地農業科技從單點創新邁向全鏈創新,使其成為現代化發展的核心動力,爭取五年內將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和現代化指數達到全國水平。到2029年,四川將實現農業科技協同創新突破,構建多學科、多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研發體系,推動山地立體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物安全提升。以地域特色農業為導向,聚焦關鍵要素,構建山地農業現代化技術體系,培育產業融合新業態,形成科技創新引領的山地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西南、黃土高原、長江下游等區域打造典型應用場景,支撐山地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
四川省農業科科學院、副院長劉永紅研究員表示,四川在發展高質量現代山地農業的過程中應堅持多地域、多學科、多作物協同創新;以山地農業現代化生產場景打造為驅動,升級打造面向山地農業現代化的科研范式;融科技創新和推廣轉化一體,充分發掘山地農業的產業潛能,加快山地農業現代化進程。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