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精品免费-黄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国产com-青青青在线视频人视频在线|www.hblingsou.com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動態

鄉村行·看振興 | 把更多“望天田”變高產田

日期:2024-08-20 09:20:37

沃野蕩碧波,田疇織錦繡。走進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鄉間沃野綠意正濃,一塊塊高標準農田阡陌縱橫,田成方、渠成網,澇能排、旱能澆……一排排綠油油的玉米苗生機勃勃,粗壯的“腰桿”似乎在傳遞著豐收的希望。

居力很鎮紅峰村村民張鵬家里有35畝地,地中間有一條大的侵蝕溝,農用機械無法通行作業。“因為這個溝,每年我家都少種1畝地,今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侵蝕溝治理,溝被填平了,我才第一次實實在在地種了35畝地。”張鵬說。

讓張鵬舒心的原因正是科右前旗開展的“高標準農田+N”模式。“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采取規模化經營、農業節水一體化布局的建設方針,有效解決耕地碎片化、運維管護措施不到位、農業用水浪費嚴重等問題。”科右前旗委常委、常務副旗長王猛說。

2024年,科右前旗增發國債8.4億元,用于35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歸流河鎮、俄體鎮、阿力得爾蘇木、巴日嘎斯臺鄉、索倫鎮、察爾森鎮、額爾格圖鎮等7個鄉鎮41個嘎查(村)。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按照自愿原則,將分散的“補丁田”“巴掌田”全部變成“渠溝路林田”全配套的規模經營高產田,通過田、水、路綜合整治與科學配套,串點連線、連線成面,使昔日的零碎地塊又重新“活”了起來。

“原來是小塊分散,現在是大塊連片,種田方便了,耕、種、管、收各環節都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相比以前,經營成本降低了不少。”紅峰村種糧大戶王洪斌說。

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了,后續的管護和經營問題誰來解決?早在2023年,科右前旗在歸流河鎮巴漢浩特、光榮、北民河3個嘎查啟動“EPC+O”模式(設計-采購-施工-運維管護一體化總承包)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聚焦灌溉機電井使用率不高、管護脫節等問題,鼓勵規模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代耕代種服務等方式開展高標準農田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推動高標準農田運營管護主體由散戶向規模主體轉變。

“我家有30畝地,原來流轉給村里的種植大戶,每年每畝地也就三四百元收入,現在建成高標準農田后,每畝地流轉費用多了600元。”巴漢浩特嘎查村民包長歲笑著說,地還是那塊地,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升級”后,“身價”大漲,“把地流轉出去跟自己種收入一樣,還啥也不用干,我再出去打一份工,一年還能增加兩萬元收入,這里里外外多掙了不少啊。”2024年,科右前旗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規模化流轉土地30.03萬畝,未流轉的4.97萬畝農田也全部實現代耕代種。

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節約地下水,作為高標準農田的“命脈”,水利工程在改造過程中尤為重要。走進巴日嘎斯臺鄉水庫村,遠遠看到山頂上“臥”著的鋼結構圍欄,像是一個個沒有頂的蒙古包。據了解,這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水庫村設計的興安水庫提水工程,一共7個儲水罐,每個儲水罐可容納水1000立方米,利用自然高差自流淺埋滴灌,灌溉面積可達3000畝。

“項目建成后農田的灌溉能力有效改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糧食增產達到15%至20%,畝均糧食產量提升近150公斤,同時也促進耕地質量得到提升。”科右前旗農牧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辛海霞說。

“過去,農戶傳統的澆地模式就是大水漫灌或者高架噴頭,每畝地澆地費用大概在10元至15元,現在高標準農田通過淺埋滴灌技術種植,每畝地費用在7元至8元左右,省錢還省水,澆灌效果也比之前好。”水庫村黨支部書記崔寶權介紹,目前水庫村1.52萬畝耕地實現整村流轉和代耕代種,村民成為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截至目前,35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總體完為60%。“下一步,在加快推進項目施工進度的同時,我們還將繼續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設施管護方法,探索高標準農田建管用一體化長效機制,確保項目建成后有人管、有人護,發揮長久效益,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王猛說。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24小時免費咨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