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精品免费-黄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国产com-青青青在线视频人视频在线|www.hblingsou.com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動態

改良鹽堿地青貯玉米增產1.38倍

日期:2024-09-12 09:15:15

9月10日,中國農業大學、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等單位專家組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鐵帽村對當地2736畝改良鹽堿地種植青貯玉米的示范項目進行了實地測產驗收。測產結果表明:改良組鹽堿地青貯玉米產量達到3.94噸/畝,對照組青貯玉米產量1.65 噸/畝,增產1.38倍。可見,系統科學的改良措施,顯著提升了鹽堿地的土地產能。

秋意漸濃,收獲的季節已經到來。身處中國農業大學鹽堿地改良團隊測產觀摩現場,目之所及處,綠意盎然。一片片等待收獲的青貯玉米身姿挺拔,葉片寬厚,隨機扒開一株,就露出金黃飽滿的玉米粒。很難想象,往年時這片土地均是一片蕭條,地里大小堿斑交錯,寸草不生,老百姓廣種薄收,每畝產量僅有1.2~1.5噸。

據了解,該地屬于黃河灌區,每年農田大水漫灌后,鹽分無法有效排出,逐年積累之后導致土地次生鹽漬化現象日益嚴重。經測算,該地土地鹽度在4‰左右,屬于中度鹽堿地,農作物產量極低甚至絕收,嚴重制約了當地的農業生產。

鹽堿地常被比作“土壤癌癥”,由于土壤膠體含有過多的鹽堿離子,導致土壤板結、結構破壞、微生物群落單一稀少、植物必需營養元素匱乏、養分循環不暢、生態系統脆弱等一系列問題。我國約有5億畝可利用潛力的鹽堿地,鹽堿地治理在我國新時代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鹽堿地改良利用工作并強調:“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面對日益嚴峻的糧食安全挑戰,鹽堿地治理不僅能顯著提高糧食產量,緩解供需矛盾,還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國家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黃河灌區鹽堿與干旱并存,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樹文研究鹽堿地治理多年,他介紹,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部分地區蒸發量遠大于降水量,從而導致的鹽分濃縮和表聚,排鹽壓力加劇,使該區域鹽堿地的治理面臨巨大挑戰。

今年春季,胡樹文研究團隊與寶樹科技及阿勒坦農牧業公司合作,在鐵帽村開展了2700多畝鹽堿地改良種植玉米示范。在對當地多塊土壤進行了鹽分含量、PH值、有機質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標檢測后,胡樹文教授提出通過底施改良劑,結合冬季灌溉壓鹽,并采用團隊開發的新型水溶性改良劑進行滴灌的中重度鹽堿地治理的新模式。該模式能以較少的水肥用量實現定向改良,提升土壤質量,治理效果顯著。今年,該技術在新疆和田、巴音郭楞、阿克蘇、喀什以及甘肅酒泉等地的應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此技術體系中,最大特點是采用滴灌技術取代傳統的大水漫灌。在示范田里,黑色地膜覆蓋的滴灌軟管縱橫交錯,似毛細血管一般遍布了整片田地。軟管上是一排小孔,灌溉時,水流能精確抵達植物根系。科學的排灌系統建立后,無需大水在田間漫灌,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耕作層的鹽分得以快速排出,土壤結構得以重塑,減輕了土壤次生鹽化的問題。

團隊成員吳則蒽介紹展示了一組數據,種植過程中,示范田共使用了3次水溶性土壤改良劑,每畝用水120立方米,而當地通常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每畝用水量為280~400立方米,對比之下,滴灌的方式節約了大量水資源。此外,示范田的作物根系土壤的鹽含量也由平均4‰下降到1.5‰左右。

實際上,不止是青貯玉米喜獲豐收,本次測產結束后,部分專家組成員前往附近的100畝中輕度鹽堿化甜菜種植示范基地進行考察。實地調查顯示,采用滴灌改良技術的甜菜每株產量約為2公斤,而對照田的甜菜每株平均產量僅為1.5公斤,增產幅度達到33.3%。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滴灌改良技術在不同作物上的廣泛適用性,也進一步印證了該技術在提升鹽堿地農作物產量方面的顯著成效。

據介紹,鹽堿地改良利用需要多學科、多領域協同實施,單一、分散式治理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實踐需求。該團隊的研究與實踐涵蓋土壤膠體絮凝、結構改良、鹽分平衡調控、水分管理、生態系統重構和通氣性改善等多個領域,完成了土壤結構重塑下“土壤-養分-微生物-作物-水”的理論研究,并以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為骨架,開展新型專利改良劑、鹽堿專用肥料、保水材料和生態調理劑的創新研發與應用。在全國各類鹽堿地的治理利用中,形成了區域性鹽堿地改良利用工程技術模式,為我國開展鹽堿地的全面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性的系統方案。

以成熟的理論和專利技術體系為支撐,胡樹文教授團隊在各地的鹽堿地改良示范基地和推廣應用中取得優異的改良增產效果。“綜合各類鹽堿地特征,通過因地制宜地實施‘滴灌、施肥、改土、脫鹽、保水’相協同的綜合治理模式,能確保高效提升土壤質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胡樹文教授介紹,團隊已在我國四大典型鹽堿區域以及土壤障礙嚴重的12個省、25個縣區開展了大面積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均實現一次改良,多年穩產。截至目前,累計推廣應用面積已超過195萬畝。(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春植)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24小時免費咨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