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能化技術助力京郊小型化園區提質增效
日期:2025-03-28 09:29:15
設施農業在保障首都“菜籃子”穩定供給方面意義重大。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推動其與農業的融合成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關鍵。近日,記者來到了密云區八零農夫家庭農場,了解這個小型化園區在智能化技術加持下發生的蛻變。
密云區八零農夫家庭農場位于河南寨鎮沙塢村,園區總占地面積30畝,其中棚室面積15畝,有8棟柔性溫室和2棟冷棚,主要種植口感型番茄和紅顏草莓,是北京市一個典型的小型化園區。近一年,北京市數字農業農村促進中心在這里開展了設施農業智能化技術體系熟化推廣,集成應用了園區數字化管理、溫室環境智能控制、水肥藥智能調控技術體系,改變園區傳統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構建“耕、種、管、收”全流程少人化、機械化、數字化的智慧農業應用場景,幫助園區向智慧農業成功轉型。
園區數字化綜合管理系統涵蓋園區規劃、生產計劃、農事管理、產銷管理等多個方面,為園區提供“人財物產供銷”綜合數字化管理方案。通過農場業務標準化和管理數字化,以數據流為導向優化生產流程和資源配置,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整體運營效率。比如,在生產種植模塊,能清晰呈現作物種植種類、面積、采收期等信息,方便管理者合理安排農事活動;產銷管理模塊則助力農產品銷售,實現精準營銷。
溫室環境智能控制技術體系的應用,讓八零農夫家庭農場的生產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一系列智能設備如園區環境監測設備、溫室環境監測設備等被安裝部署。這些設備可實時采集溫室環境、圖像以及園區環境信息,種植技術人員通過控制系統指令,實現溫室卷被、卷膜、光照、環流風機等設備精準聯動控制。同時,集成作物生長模型和溫室環境調控模型,為農作物生長營造適宜環境,形成“一批裝備+一套模型+控制系統”的設施生產智能化體系。
水肥藥智能調控技術體系的落地,實現了園區灌溉與施肥的一體化。園區安裝2套溫室智能施肥設備,依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規律,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節水節肥節藥,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農產品溯源技術體系為園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應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溯源系統,集成多方面信息生成“京品碼”,實現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信息互聯互通。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農產品全環節履歷信息,增強對產品質量的信任;生產者也能借此開展精準營銷。
該項工作成效顯著,不僅構建了柔性溫室環境智能化技術方案,實現溫室環境精準感知和智能調控,還構建了溫室技術體系的融合應用場景,覆蓋園區生產全過程,同時探索出適合小型化農場的智能化技術體系,提升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經測算,項目應用后節省勞動力投入20%,減少水投入11%、肥藥投入12.5%,園區使用者滿意度達96.6%。
“數字中心帶來的這些技術和設備,徹底改變了我們農場的面貌。”對于園區的變化,八零農夫家庭農場負責人楊秋有著深切感受,他進一步介紹:“以前我們種地基本靠經驗,效率低、成本高,還擔心農產品質量沒保障。現在,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我們不僅能清楚掌握農場的每一處情況,安排生產更科學,而且智能設備的使用讓環境調控更精準,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都提高了。”
“這個項目不僅提升了八零農夫家庭農場的生產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為北京地區的小型農場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投入,探索更多可推廣的模式,助力首都鄉村振興。”北京市數字農業農村促進中心科技科副科長張輝鑫表示。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