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新技術助力“一田雙收”
今年,我市深入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全市主要糧食產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實現穩玉米、增大豆的生產目標。當前正是大豆鼓粒、玉米灌漿的重要生長階段,也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記者在龍口試驗田內看到,復合種植的大豆玉米長勢良好,據了解,今年龍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
2022-09-19
-
天津市多措并舉推進小站稻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內亟待豐收的小站稻稻田2022年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實施以來,天津市按照早謀劃、抓落實的工作理念,堅持以綠色發展新理念為指引,提單產、促轉型,聚焦小站稻產業振興,高效率落實各項工作,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小站稻綠色高質高效發展。按照“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的示范帶動模式要求,在天津市涉農區...
2022-09-14
-
宜豐:“水肥一體化”灌溉 助力油茶生長抗旱
連續高溫少雨,一些農林作物也開始面臨缺水“喝”的“苦惱”。而在宜豐縣車上林場,這里的油茶卻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它們通過“水肥一體化”灌溉管道,隨時就能“喝”上清涼的水和肥。近日,走進宜豐縣車上林場直源村,連續晴熱高溫天氣讓村里的小河開始見底,但該村的油茶基地里,卻是草木繁盛,生機勃發,絲毫沒有旱情的跡...
2022-09-08
-
柴達木盆地開出“鄉村振興花”
近年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通過引種杭白菊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培育打造新興產業,拓寬為民增收渠道,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政策和產業紅利。 一枝“鄉村振興花” 2020年,杭白菊在都蘭縣察汗烏蘇鎮試種成功。2021年,都蘭縣引種150...
2022-08-31
-
桃樹出現干枯枝條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好?
桃樹出現枝條干枯一般是由病蟲害引起的,如枝枯病、黑蚱蟬等,因此要及早認清這些病蟲害的發病特征及特點,然后積極的做好相關防治工作,以避免桃樹產量受損。主要要點如下所示:一、桃樹枝枯病1、病癥桃樹枝枯病又叫干枯病,發病主要集中在苗木和樹干上,在主干近地面部分特別...
2022-08-22
-
汗水澆灌幸福花 ——記山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掛職“第一鎮長”董放
2021年以來,全域果樹種植人工成本降低20%,優質果率達到85%,畝產值提高20%,果樹增產增效約1億元……在山東省鄆城縣玉皇廟鎮,一系列節本增效數字的背后,既離不開當地果農的勠力奮斗,也凝聚著一位掛職干部的傾心付出——他就是山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蘋果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成員、院派掛職“第一鎮長”董放。“在果園里...
2022-08-17
-
非同尋常的七個百分點 ——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實現歷史性跨越
開欄的話:“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在三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實現大發展、大跨越,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即日起,本報推出“農業科技這十年”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農業科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撐穩糧保供和產...
2022-08-15
-
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科技創新有效支撐穩糧保供和產業發展
有人說,通過餐桌上食物的變化最能看見一個國家的發展。說到食物,過去更多是指水稻、小麥等主糧。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們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肉蛋奶、水產品、果蔬品種繁多,營養豐富。“中國14億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今年全國兩會上,農業農村部部...
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