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五原縣:激活人才“活水” 澆灌鄉村振興“沃土”
日期:2023-08-28 09:37:05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聚力賦能”工程,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一線匯聚,著力鍛造一支業務精、素質高、有擔當的新時代鄉村人才隊伍,以推進“鄉村人才”的現代化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鍛造一線“排頭兵”
“哞……哞……”走進五原縣勝豐鎮陳偉程養殖基地門口,遠遠地傳來一陣陣悠長的牛叫聲,在擁擠的護欄里,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正悠閑自在地吃著飼料。而兩年以前,陳偉程還因自然災害影響種地入不敷出,只能靠著二十幾只羊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讓陳偉程感到壓力很大。金融干部王保平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送“貸”,幫助解決了資金難題,鼓勵他繼續養殖。
“多虧了金融干部的幫助,我通過貸款購買了幾十只羊和牛,收入越來越好,日子也有了起色。現在我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啦!”陳偉程說。
為了鍛造堪當排頭兵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五原縣選派54名金融人才進村進組,建立健全金融網格117個,舉辦專家人才培訓班、龍頭企業觀摩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人才綜合素質,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儲備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才”。同時建立鄉鎮領導班子與黨員創業戶結對制度,培育“黨員創業基地”,示范帶動廣大群眾積極投身集約農業、品牌農業、高效農業、數字農業,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更加充盈。
下好引智“先手棋”
在塔爾湖鎮聯豐村種植戶武龍的大棚里,頭茬白梨脆下架后,二茬玉米長勢喜人。
“原來種大棚全靠自己摸索,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只能種一茬,收成也就一份。自從有了專家指導栽種和管護的時間技巧,從一茬到二茬苗子,全過程就講究兩字‘科學’!”據種植戶武龍介紹,五原縣與自治區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合作項“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有效解決了設施蔬菜土傳病害問題,改善土壤生態系統,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數量。今年,他有兩個大棚里就使用了這項技術,這兩個大棚白梨脆的產量和品質都要高于其他大棚,“明年我30個大棚都用這個技術”。
五原縣研究制定《強化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農村專業人才引育辦法》等人才政策,提出“專項聘請+短期聘請+長期聘請”相結合的人才選聘機制,不斷強化人才政策導向。目前,柔性引進國內外農科領軍人才78名,推廣應用新技術41項,不僅推動解決了優質種羊繁育、葵花種子研發、黃柿子品種改良、“燈籠紅”香瓜提純復壯等一大批技術難題,還通過專家帶專技、專技帶本土,壯大了鄉村科技人才隊伍。
培育用好“土專家”
“其實防控白粉病可以不用藥,它的關鍵就在于防風口。通過調整防風口大小可以控制棚內溫度,最終就可以解決白粉病問題。這個方法可以讓白梨脆香瓜一茬變三茬,大大增加產量。”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勝豐鎮新豐村的現代化種植大棚里,“土專家”菅清元正在查看白梨脆香瓜長勢,并給村民們講解他總結出防控白粉病的經驗。
菅清元所在的勝豐鎮種植白梨脆的農戶有很多,早年間由于不懂技術,辛苦一年收不到好果也掙不到錢,種植規模也有所減少。為了解決“缺乏技術”的癥結,菅清元通過學習種植、灌溉、防治病蟲害等技術,不斷實踐總結出很多實用的方法。他積極帶領周邊農戶采用新技術,幫助農戶解決遇到的問題,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菅清元也成了當地有名的“田秀才”“土專家”。
近年來,五原縣圍繞燈籠紅、黃柿子等鄉村振興主導產業,深入摸排人才缺口和技術需求,通過實地走訪、座談調研、甄選推薦等方式,大力挖掘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新型職業農民、種養殖大戶、合作社負責人等“土專家”“田秀才”,組建鄉村振興、農牧科技、衛生健康、文化文藝、助學支教、經濟林業、社會工作、金融服務8支專家人才隊伍,形成“8+N”人才服務基層體系,下沉基層一線,在田間地頭傳經驗、示范引領“傳幫帶”。截至目前,已分領域開展服務活動109場次,累計受眾群眾達1.2萬余人次。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