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水而興的火洲大地
日期:2023-09-07 09:04:40
新疆吐魯番以葡萄聞名天下,是我國葡萄栽培歷史最久、面積最大、產量最多、質量最優的葡萄產區。一串串飽滿多汁的葡萄從這里采摘、分裝,運往全國各地的果盤子。
葡萄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吐魯番是一座依水而生、向水而興的城市,具備發展綠洲經濟的典型特征。“水在吐魯番始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重要的戰略性經濟資源,水資源的利用率有多高,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新疆吐魯番市副市長阿曼古麗·阿地力表示。
近年來,吐魯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工作,堅持“一盤棋”思想,高效統籌水資源、巧做水文章,從深層次破除制約水資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水資源在吐魯番經濟、社會、生態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引水“下山”,潤民心、旺產業
吐魯番是典型的干旱地區,年降水量僅1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再由于地處盆地,四面高山環繞,特殊的地形使得水資源阻隔在中高山區地段,難以補給給山口以下平原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導致吐魯番平原地區長期囿于缺水的困境。
在如此極端條件下,吐魯番人民對水的渴望一直是最迫切的需求。
為解決吐魯番平原地區生產、生活用水難題,2015年底,國家啟動實施大河沿引水工程,將發源于博格達山的大河沿河引入下游。吐魯番市高昌區農村安全飲水服務中心主任依沙克·胡吉介紹,大河沿引水工程位于吐魯番地區的上游,是一座以農業灌溉、防洪、工作供水為主的水利樞紐工程。
“自建成后,不僅為城鎮供水提供堅實保障,還解決了灌區季節性缺水難題,更滿足了下游地區農業生產用水需求。”依沙克·胡吉說。
得益于引水工程的建設,下游的吐魯番市高昌區大河沿鎮紅柳河園藝場正是受益者之一。
“過去,每年5月,葡萄進入盛花期,澆灌的水量無法得到保障。現在,進入用水高峰期,我們只需要提前報送用水計劃,水庫就會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紅柳河園藝場職工李先水告訴記者,葡萄產量的提升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不止于農業灌溉,圍繞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吐魯番市十分重視葡萄種植的標準化生產管理。吐魯番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新兵介紹,為保障葡萄的品質,從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實施標準化管理,目前,已建成葡萄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4萬畝。
“現在,為拓寬銷售渠道,我們與多個電商平臺進行合作,不僅銷量有保障,而且消費者評價還不錯,今年,農戶的積極性都很高。”介紹起吐魯番葡萄情況劉新兵難掩激動之情。
坎兒井續寫農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吐魯番,素有“火州”之稱,每年有100多天氣溫高于35℃,極端高溫更是接近50℃。記者到吐魯番采訪時,雖已立秋,但依然是持續的高溫天氣。
令人稱奇的是,這片土地,并沒有被酷熱干旱扼住咽喉,而是在戈壁灘上開拓出一片富饒的綠洲。
創造這一奇跡的奧秘是什么?
“沒有坎兒井就沒有吐魯番,它是這里的‘生命之泉’。” 坎兒井研究學會秘書長吾甫爾·努爾丁告訴記者,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被譽為“地下運河”,它就像一道道血管,遍布在吐魯番“全身”,也潤育著這里的各族兒女。
“這些水主要用來澆葡萄地、飲牛羊,人也愛喝。雖然村里早通了自來水,但大家還是覺得坎兒井的水更甜。”吐魯番市恰特喀勒鄉拜什巴拉坎兒孜村村民尼亞孜·卡德爾言談舉止間透露著對“母親河”的感情。
73歲的尼亞孜·卡德爾一直生活在這個村,是一名坎兒井“掏井人”。他有祖傳的坎兒井掏撈技藝,在當地從事坎兒井維修工作已經23年。
時至今日,在諸多“掏井人”的精心呵護下,曾經將天山雪水源源不斷送到吐魯番盆地,澆灌出一片片綠洲的“生命之泉”,已經不僅僅是一項水利工程,而是推動吐魯番地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名片”。
吐魯番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吾買爾江·阿不都拉介紹,坎兒井樂園、坎兒井民俗園等景區正在積極改造建設中,未來,通過依托坎兒井非遺文化底蘊,打造剪紙、烙畫、柳編等主題民宿集群,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時,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8月29日這一天,吐魯番市接待國內游客約13.6萬人次,其中坎兒井主題景區的游客接待量位列第二,旅游業有力地帶動了當地就業,農文旅融合的紅利正在惠及更多群眾。”吾買爾江·阿不都拉說。
善治,一泓碧水才能清如許
秋日暑熱未消,行走在吐魯番市托克遜縣白楊河沿岸,只見河水清澈、兩岸綠樹成蔭,為這座身處“火洲”的縣城,帶來了難得的綠意和涼爽。
白楊河發源于新疆天山博格達峰南麓,穿越天山支脈進入托克遜縣境內,灌溉著托克遜縣一半以上的農田。就是這樣一條河,過去卻不像今天這般平靜。
“曾經這條河陰晴不定。”在托克遜縣工作生活60余年的馬俊財回憶道,過去白楊河夏季經常發洪水,河道兩岸雜草叢生,環境差得很。
“白楊河的生態環境治理,已成為托克遜縣人民發自內心的渴望。”托克遜縣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永利表示,近年來,當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在完善河道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河湖巡查力度,由水利、環保等部門聯合開展涉河違法違規行為專項執法,實現入河排污口清零,構筑起安全堅固的防洪安全體系和系統完善的生態保護體系。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徹底改變了白楊河的面貌。2023年,白楊河河水環境質量在國家地表水考核中排名第九,實現了全流域水質與生態安全。
“如今,白楊河沿岸已成為居民休閑、娛樂、健身的綠色走廊,隨著白楊河生態環境的改善,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每天晚上,住附近的居民都會沿著河邊散步。”托克遜縣托克遜鎮龍泉社區黨支部書記馬俊花說。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