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農業打造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新增長極
日期:2023-09-20 09:18:46
金秋九月,豐收在望。作為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系列高規格活動之一,以“深化農業合作、打造新增長極:后疫情時代中國—東盟農業發展的機遇、挑戰和應對”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如期而至。9月16日,各國嘉賓齊聚廣西南寧,圍繞農業綠色發展、區域糧食安全、減貧與鄉村振興、智慧農業等領域展開對話交流,共商新形勢下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發展大計。
致力于構建強韌區域糧食安全體系
今年是中國—東盟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合作年。中國與各方一道以落實《中國—東盟糧食安全合作的聯合聲明》為契機,推動農業合作持續走深走實,成功實施了數字農業、減貧和鄉村建設、農業經貿等多項活動,取得了系列成果。2023年上半年,中國自東盟進口農產品125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高于中國自東盟進口商品增速6.4個百分點。
論壇上,與會嘉賓高度評價中國在與東盟國家農業交流合作方面作出的貢獻,希望各方攜手應對農資供應緊張、農產品貿易不暢等多重挑戰,進一步深化農業互利合作,保障食品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共同維護區域糧食安全。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表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宗旨是要消除全球饑餓,為此我們一直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利用糧食援助來構建一個實現和平穩定與繁榮的路徑。”他認為,在保障全球糧食安全方面,中國和東盟地區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糧食計劃署愿意加強與東盟國家合作,通過政策對話、能力建設等舉措來應對全球的糧食安全挑戰。
9月6日,第2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發布《中國—東盟關于深化農業合作的聯合聲明》以及《中國—東盟農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兩項文件,強調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全面深化雙方農業互利合作,提升區域農業糧食體系韌性,再次展現了各方對推動農業發展的重視和維護區域糧食安全的決心。
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不利因素讓緬甸的化肥和燃料價格高企,這也導致了糧價上漲和供應鏈薄弱。緬甸農業、畜牧和灌溉部部長敏楠建議,應大力開展區域合作和集體行動來改善糧食安全狀況。“中國是東盟成員國的重要貿易伙伴,雙方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雙邊合作中開展了很多活動和項目。”敏楠說,本屆論壇恰逢其時,希望能進一步凝聚共識,在RCEP全面生效、開發食品價值鏈等領域繼續開展務實有效的探索,為本區域創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攜手保障本區域的糧食安全。
振興產業充分發揮農業潛力
中國和東盟山水相連,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農業關乎國計民生,歷來是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重要合作領域。
據介紹,廣西是中國農業大省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多年穩居全國前十位,糖料蔗、水果、茉莉花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藍天立表示,近年來,廣西搶抓RCEP全面實施等機遇,全面深化與東盟國家的農業合作,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2022年廣西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22億元人民幣,是2012年的2.7倍,十年間年均增長10.4%。“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二十周年。廣西愿同東盟一道,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合作,共同譜寫農業發展的新篇章。”藍天立表示。
當天,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簽署農業合作備忘錄。據悉,廣西將攜手東盟各國,在深化農產品貿易合作、構建強韌的區域糧食和重要農產品體系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動農產品標準互認,共建智慧口岸,提高農業產供鏈合作水平;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共同提升糧食和農產品保障能力;持續建設農業合作示范區,分享減貧與發展經驗智慧,共同應對全球減貧與可持續發展挑戰。
為深化區域雙多邊農業合作,馬來西亞農業及糧食安全部副部長陳泓縑介紹了該國農產品行業政策和投資環境。“馬來西亞的稅收優惠范圍已經擴大到了包括基于受控環境農業的現代農業項目,出臺五項核心政策并制定22項行動計劃,新的提案細化到對農業作物和水培系統的投資,我們承諾致力于促進營商環境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業食品部門在國家GDP中所占的份額,提高農業糧食體系的效能,充分挖掘農業產業潛力。”他說。
聚力鄉村發展共謀民生福祉
自1996年中國成為東盟全面對話伙伴以來,中國與東盟在合作、貿易和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東盟秘書處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增長了1倍多。中國與東盟成員國實施了29個項目,涉及糧食安全、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產銷和質量安全、科研等領域。
會上,菲律賓農業部助理部長諾埃爾高度贊賞了中國與東盟成員國一道為在第2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通過和簽署中國發起的兩份文件所作出的努力。“這兩份文件聚焦農業合作和糧食安全的關鍵領域,旨在更好地保護和利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產品質量、效率和競爭力,提高鄉村發展的可持續性。這些對于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而言都至關重要。”諾埃爾認為。
數據表明,過去10年中國在老撾農業領域累計投資約164億美元、833個項目。對此,老撾農業與林業部副部長紀高·辛納翁深表感謝:“最近中老鐵路已經開通,它將使各國農產品貿易往來更加便利高效。我相信通過東盟與中國農業深度合作,可以較好應對農村領域的各項挑戰,并創造新的機遇。”
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農村、落后地區發展與移民部一直致力于促進農村地區尤其加速不發達地區的發展。“我們現在面臨著諸多困難,城鄉間缺少連通性、相關機構間缺少合作都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印度尼西亞農村、落后地區發展與移民部秘書長陶菲克希望東盟成員國通過本次論壇能夠進一步推進經濟一體化,釋放經濟潛力,加強糧食安全,保障金融穩定,加速數字轉型,增強連通性。
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副次長盛塔庚·嘎章翁指出,《中國—東盟農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的四個關鍵領域:農業資源、生產區域、產品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與泰國的生物循環綠色政策(BCG政策)是一致的。“中國和東盟各國應在先進技術和數字化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要用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式發展才能夠應對當前的挑戰。”他建議。
廣西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地區,是中國—東盟農業合作的重要力量。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黃智宇提出了四點倡議:一是加強貿易投資合作,積極推動優勢農產品互供出口;二是加強農業技術合作,在現代種業、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等領域加強技術交流;三是加強設施農業合作,不斷推動雙邊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壯大;四是加強減貧示范合作,共同實施好更多的減貧示范性工程,攜手將減貧和鄉村發展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志鋼則分享了全球氣候風險指數。“我們將會推出一份計劃,幫助提升東盟國家對于氣候變化的韌性、抵御力,并且為消費者提供更實惠、營養和健康的食品。我們非常期待與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合作推進這個區域計劃的實施,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共謀民生福祉。”他說。
朱槿花開二十載,合作共贏結碩果。論壇上,各位嘉賓為深化中國—東盟農業合作獻計獻策,共同展望對中國—東盟農業合作的美好未來。“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集合各方智慧和力量,定能將農業打造為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新的增長極,為共建中國—東盟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作出貢獻,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東盟各國代表們紛紛表示。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