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精品免费-黄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国产com-青青青在线视频人视频在线|www.hblingsou.com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動態

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山東省德州市:“噸半糧”邁向“新高地” 為“大國糧倉”獻高產“糧”策

日期:2023-09-26 08:53:01


金秋德州,五谷豐登,田間地頭顆顆玉米飽滿金黃,又到一年豐收時。

2021年,山東省德州市在全國首次提出“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打響了提單產的攻堅戰。兩年來,德州堅持書記抓糧、突出科技增糧、強化政策穩糧、推進適度規模種糧,全市上下用腳步丈量大地,讓每一畝田都能大有作為。

繼2022年“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首戰告捷”之后,今年的德州克服持續高溫干旱、農田失墑加快等天氣壓力,打破糧食生產“靠天吃飯”傳統,糧食產量不退反增,夏糧單產516.1公斤、比去年增0.6公斤,總產85.35億斤,比去年增加1.35億斤。

如今,秋糧豐收在望,“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成果豐碩。德州怎么做的?

技術助農,賦能“噸半糧”

“今年玉米棒槌要大,玉米粒明顯也大,授粉的時候沒有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今年還能是一個豐收年。”眼下,德州市武城縣曲莊村大片農田里的玉米稈高挺如林,剝開一顆玉米,玉米粒粒粒飽滿金黃,曲莊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曲延峰告訴記者,盡管今年天氣不“給力”,但得益于農業農村部門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今年的收成他還是有信心的。

技術助農,是推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的關鍵。武城縣緊抓指導服務,創建科技支撐體系。在“噸半糧”核心區,武城縣實行農技人員包村制度,技術人員不定期地深入工作一線,對幫包村的糧食種植進行全程跟蹤、服務與指導,做到各類生產技術問題及病蟲害災情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指導、第一時間解決。2023年以來,武城縣先后開展“穩糧保供”、玉米“推技術提單產”、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題培訓20余期,受益農戶達10萬余戶,服務面積100萬畝次。

夏津縣東李鎮賀心利心里也很“有底”。玉米灌漿的關鍵時期,農技人員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清多光譜攝像儀將采集圖片、視頻等資料回傳電腦進行建模,幫助他分析了解作物長勢、病蟲檢測以及產量初測,提醒他要及早噴灑農藥,做好銹病預防。

東李鎮通過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張官屯村建設1000畝數字化“噸半糧”生產能力試驗基地,裝配微型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儀、蟲情測報儀等農田數據采集設備和兩套自動噴灌系統。在物聯網、無人機、多光譜植物傳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構建天空地一體化信息采集系統,實現農田信息采集的全面化、高效化。

科技助農,是推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的關鍵。德州深入實施“六大工程”和“六統一”技術。把“六大工程”和“六統一”技術落實責任具體到人,確保每個工程、每項技術都有人謀劃、有人推進、有人調度落實。選聘鄉村農業科技推廣員,開展“聯千家帶萬戶”幫扶帶動小農戶活動,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開展好“糧王大賽”,營造人人爭糧王、三級有糧王的氛圍。

據今年夏天測產分析,夏糧單產516.1公斤、比去年增0.6公斤,總產85.35億斤,比去年增加1.35億斤。由全國農技中心牽頭實施了全市“噸半糧”創建核心區小麥產量復測和“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暨2023年糧王大賽小麥季產量實打,復測樣點390個,核心區超過九成地塊產量超過650公斤/畝,實現“噸半糧”創建夏季目標。同時,夏玉米播種786.92萬畝,較去年增加9.1萬畝;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播種39.95萬畝,超出省定任務14%。

“四區聯創”,助推“噸半糧”建設新突破

8月18日,山東德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樂陵市農村經濟經營服務中心聯合德州地福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組織農業相關單位及種糧大戶在樂陵市開展了一場以“微藻科技助力‘噸半糧’增產提質降碳增效”為主題的現場觀摩會。

在現場觀摩會上,大家走進示范田,仔細查看了大豆、玉米的生長情況。農化服務專員從對比田和示范田分別取出樣本,通過對比發現,示范田里的玉米分蘗較多、根莖粗壯、葉片濃綠挺拔,顯示出了顯著的增產和提質效果。

在樂陵市南部生態區的玉米微藻肥增產提質試驗示范基地,農業技術人員向參觀者介紹了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的種植栽培優勢和注意事項,并進行了現場指導。作為一種新型肥料,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具有固氮固碳、活素增養、吸金提質等特性,經過前期試驗測效,可以替代20%-30%的化肥,減少化肥成本投入,還能增產增效,提高作物品質。

近年來,德州圍繞“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深入推進“四區聯創”,在創建“噸半糧”高產創建示范區的同時,積極創建綠色生態示范區,大力推廣節水、節肥、節藥技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和增施有機肥。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行動,2023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力度,2023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規模以上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

不僅如此,在創建節糧減損示范區方面,德州市2023年玉米“一防雙減”技術覆蓋率達到100%;核心區玉米機收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在創建節水灌溉示范區方面,德州持續推進潘莊、李家岸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2023年全市改善灌溉面積90萬畝以上,農業節水潛力達到4000萬立方米以上;全市水肥一體化面積達到42萬畝以上。

聚焦高標準農田,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豐收時節,走進樂陵市孔鎮鎮滕家村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中,長達600余米的平移式噴灌機甚是壯觀,筆直的灌溉渠波光粼粼,地塊中央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風速、濕度等數據,田間地頭各種設備忙碌卻鮮見農民的身影……田間地頭,一派新時代農村農田畫卷展現在游客眼前。

“我們僅去年就投資了2600多萬元,用于引進平移式噴灌機,以及新建泵站、鋪設節水管道、修繕灌溉溝渠、建設機耕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孔鎮鎮副鎮長陸秋燕告訴記者,孔鎮鎮全域10萬畝耕地是德州市“噸半糧”創建的核心區。近年來,孔鎮鎮積極落實“噸半糧”核心區創建部署,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重大機遇,以“噸半糧”產能創建、節糧減損、節水灌溉、綠色生態為抓手,推動糧食增產增效。目前,高標準農田達到8萬畝,占全域10萬畝農田的80%,實現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產業融合發展、人口集中居住。

在德州市齊河縣焦廟鎮的齊河縣30萬畝糧食綠色優質高產高效(噸半糧)核心區,一望無際的農田中道路寬闊,氣象監測裝置、病蟲害測報監測儀器、水肥一體化灌溉管網等現代化農業設施一應俱全。

隨著一項項新技術的落地,這里早已成為集聚北方主糧優質品種的“繁育田”,農業現代化核心技術與良技良法推廣的“實驗田”,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展示田”。

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齊河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把糧食安全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搶抓“噸半糧”建設契機,強化書記抓糧、黨政同責,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全國面積最大的80萬畝糧食綠色優質高效示范區,率先實現20萬畝全國最大面積噸半糧生產能力,在全國產糧大縣中率先實現烘干倉儲設施鄉鎮全覆蓋。

這些都是德州緊抓成功入選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市良好機遇的濃厚縮影。

近年來,德州將試點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加快建設進度,提高工程質量,強化建后管護,今年新建高標準農田41.8萬畝、改造提升23.9萬畝,力爭3到5年實現永久基本農田全覆蓋,全面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噸半糧”創建提供基礎支撐。

倉廩實,天下安。在糧食生產走在前的德州,正用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的“德州路徑”,為“大國糧倉”獻高產“糧”策。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24小時免費咨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