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六屆中阿博覽會為平臺——鞏固合作成果 續寫友誼新篇
日期:2023-09-27 09:00:41
展館內人流如織,館外裝備制造及技術展區的農業高新技術、智能灌溉、農機設備等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觀眾。
“我們這款水培式氣耕蔬菜種植倉環保高效,成本也不高,不僅可以在家庭中使用,也能在植物工廠中使用。”南京立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仲小凱向記者介紹道,“一些阿拉伯國家葉菜價格比較高,而且中東人喜歡薄荷葉,利用我們的種植倉種植非常方便。剛剛有幾位阿拉伯國家的觀眾對我們的設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寧夏新大眾機械有限公司展臺的智能化中央廚房飼配裝備及多渠道布料機器人模型十分生動。據該公司銷售部部長郭巖介紹,公司生產的設備主要銷往西北五省。“我們參加了很多展會,想把‘新大眾’這個品牌打響,如果能夠拓展海外市場那就更好了。”郭巖說道。
共話糧食安全 交流破局之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中阿博覽會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大會、“一帶一路”糧食安全及農業合作圓桌會上,中外嘉賓就糧食安全及各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南南合作主管賈焰認為,造成全球糧食危機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除了氣候變化、地區沖突等因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也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了極大影響。
“耕地是糧食生產之母,種子是糧食安全的芯片。保障糧食安全必須要把種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馬淑萍說道,“我們要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以保障糧食安全。”
“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單獨實現糧食安全,只有世界糧食安全了,中國的糧食安全才無后顧之憂。”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糧食全產業鏈研究中心主任蔡海龍認為,中國要建立多方面的糧食合作機制,推動各國共同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加強農業技術和服務輸出,為全球糧食安全提供公共產品,努力成為國際糧食體系的推動者和建議者,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在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很多國家開展了農業技術援助項目。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范中心主任張洪恩建議,中國可以與阿拉伯國家開展農業領域的專業交流,依托中國的援助與合作政策,幫助阿拉伯國家進行產業布局和產品規劃。
農村空心化、農業從業者老齡化也是許多國家農業發展中,不利于實現糧食安全的因素。土耳其農林部協調員希拉爾·阿爾介紹,去年開始,土耳其農林部十分重視將年輕農民留在農村地區,為他們提供了知識技術培訓、設備購置扶持等服務,通過培養新一代農業人才的方式來應對糧食安全危機。
本次論壇還形成了《“一帶一路”糧食安全及農業合作圓桌會共識》,倡導包括加強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農業政策對話交流,建立雙多邊農業交流合作機制,加大農業科技領域交流,加強農產品貿易合作,促進農業企業間交流等重要內容。
十年攜手碩果累累 農業合作未來可期
2023年不僅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中阿博覽會舉辦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中阿農業交流合作日益深入,碩果累累。
2015年,寧夏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農業技術轉移中心”,立足寧夏乃至國內畜牧養殖、設施種植、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建立了毛里塔尼亞、約旦、摩洛哥等8個農業技術轉移海外分中心。毛里塔尼亞海外分中心誕生了該國首例胚胎移植奶牛,近年來又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種出近千畝飼草。
“2016年起,我們公司借助中阿博覽會這個平臺與阿拉伯國家同行交流信息,并在約旦海外分中心和土耳其、埃及、黎巴嫩等國建立品種展示園區,成功將我們的種子推廣到了包括眾多阿拉伯國家在內的27個國家和地區。”寧夏泰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裴卓強說道,“寧夏與許多阿拉伯國家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相似,在寧夏培育出的種子更能適應當地環境,配上優質服務,我們的種子銷量和復購率都很好。”
正如裴卓強所說,中阿博覽會、農業技術轉移海外分中心惠及的不僅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還有其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近年來,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烏干達開展的示范項目為保障烏干達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烏干達布索加發展聯盟盧卡區主席西蒙·瓦卡茲說道,“以前,烏干達人民是不吃米飯的,是中國專家把大米帶到了烏干達,現在大米在烏干達和其他很多非洲國家普及度越來越高。”
約旦社會發展部地方發展司司長海法·阿爾庫達表示,約旦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和荒漠化問題,中國在智能農業、沙漠農業等領域發展迅速,兩國農業合作前景廣闊,約旦期待與中國開展農業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莊嚴表示,開放是寧夏現代化農業最大的特征,也是最大的機遇所在、最大的優勢所在、最大的潛力所在。希望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能夠共同譜寫中阿農業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開放合作的絲路新篇章。
絲路精神薪火相傳,中阿友誼歷久彌新。
金秋九月,塞上江南,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以下簡稱“中阿博覽會”)在寧夏銀川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的近千家企業帶著1.2萬余種產品亮相。共形成合作成果403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達1709.7億元。
農業一直是中阿合作的重要板塊。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1個阿拉伯國家商簽農業合作文件,建立工作機制,推動農業合作走深走實。近年來,中阿農產品貿易持續快速增長,2022年中阿農產品貿易總額已突破50億美元,實現了六連增。
農食農技農機 各國展商推介忙
沙特阿拉伯的香料咖啡、泰國的榴蓮餅、塞爾維亞的紅酒、多哥的可可油……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眾多國家農食產品亮相中阿博覽會,吸引了各國觀眾前來品嘗、購買。
“我知道阿拉伯的椰棗在中國很有名,這次我帶來了很多椰棗零食和椰棗糖漿。”來自沙特阿拉伯那嘿樂·阿嘞吖(Nakheel Alya)公司的工廠經理阿卜杜薩米爾熱情邀請記者品嘗巧克力脆皮椰棗,“我們希望能夠和中國本土的公司達成合作,推廣銷售我們的產品,讓更多中國消費者喜愛并購買沙特椰棗。”他說。
“雖然我來自埃及,但我這次帶來的薄餅是墨西哥特產。這種薄餅可以用來制作塔可,深受多個國家消費者的喜愛。我們的薄餅目前還沒進入中國市場,這次來參展就是為了尋找合作機會。”普里馬(Prima)公司出口總監哈齊姆笑道,“盡管我昨天才抵達中國,但已經在沿途欣賞了中國許多美麗的風景,希望展會結束后有時間在中國旅行一圈。”
“非洲乳木果油有白色的,也有黃色的,不僅補水保濕,還有加快傷口愈合等功效。”來自加納卡斯萊(Kasley)公司的經理帕斯卡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觀眾介紹著產品,展位前人頭攢動。“我已經在中國待了10年了,現在定居在美麗的云南。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中阿博覽會,真沒想到生意會這么好!”帕斯卡說道。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