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住鄉愁 看得見發展——云南省昆明市富民縣煙葉生產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日期:2023-11-30 09:23:32
忙碌的煙葉收獲季伴隨著簌簌秋風落下帷幕,看著片片綠葉變成黃金葉,平地村煙農劉朋正的內心格外溫暖。“烤煙賣完了,與兄弟們約好一起出去旅游”,這兩天,劉朋正終于卸下一年來勞作的疲憊,享受著收獲的喜悅,正準備出門游玩。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縣赤鷲鎮平地村是縣內生態烤煙種植的“黃金走廊”,擁有赤鷲鎮規模最大的上千畝連片優質烤煙種植區,烤煙收入是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煙基道路直插煙田,溝渠管道交織田間,千畝煙田如碧玉點綴鄉間,炊煙裊裊讓這個小山村在群山間平添幾分風光。
留住鄉愁,日子有盼頭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300年前先民逐平地而建村,為了在這片土地幸福安居,無數人耕耘不斷,留下了被歷史與現代親吻的痕跡,茶馬古道、始建于嘉慶二十年東山學舍、清代古民居四合院等歷史文物雖經時光打磨,依然熠熠生輝;村莊道路交錯、四通八達,讓偏居一隅的古村落有著現代化的氣息,這便是平地人的鄉愁。工作人員查看煙葉烘烤質量。
“咱們平地資源好,發展思想要破冰,既要大家富,更要鄉村美,”平地村委會書記聶正彩在年初的村民大會上說道。近年來,平地村依托春有櫻桃,夏有楊梅,秋有板栗,冬有冬桃的自然優勢,主動融入富民縣赤鷲鎮“果香赤鷲”發展格局中,建成平地民俗旅游區,構建大農業、旅游業、服務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將一批批生態鮮果送出遠林,將一張張美麗鄉村名片傳遞出深山。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辛勤的平地人在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祖訓中走向城市,不忘耕讀傳家之理。煙農劉朋正的女兒今年大學畢業準備工作,即將離開家鄉去往城市生活的她,一大早跟隨父親來到煙田采收煙葉,在煙田中望著父親厚實的肩膀與久日勞作早已粗糙的手不禁淚濕,“這片土地教會了我耕讀傳家的真理,是我忘不掉的鄉愁”。平地村正呈現出它作為一座村莊最美的樣子,既有豐收的喜悅、也有親切的鄉愁。
看見發展,日子有奔頭
產業興,則鄉村興。金秋時節,走進平地村,一幅幅煙葉采收圖在山間鋪展開來;走入煙農家中,一爐爐金燦燦的煙葉裹雜清香映入眼簾、噴鼻而來。劉朋正可以說是“鐵桿”煙農,種了幾十年煙,是當地種煙的一把好手,“我們村通過種植烤煙變化可大了,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這些年來,昆明市煙草公司富民分公司緊緊圍繞打造富民“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優質品牌為重點,科學規劃平地烤煙連片種植區500畝以上連片1個、300畝以上連片2個,為煙葉生產提質增效管理,助農增收和鄉村振興奠定了扎實基礎。
種好煙,離不開基礎設施完備。平地村雖地處半山區,海拔較高,但田成方,路成網。收獲季節,一排排三輪車停靠,只聽一陣突突聲,煙農便成群結隊地用三輪摩托將新鮮采摘的煙葉運送回家。“我們現在不只是道路交通方便,溝渠管道也發達”,提及煙基設施,劉朋正打開了話匣子。目前,富民分公司對平地村煙水工程共投入煙草補貼資金41.86萬元;水窖、烤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煙草補貼資金約254.5萬元,建成煙草小水窖656個,烤房28座,100%覆蓋平地村烤煙種植地塊。
科學化種煙,激活“新農人”種煙積極性。今年受極端干旱天氣影響,讓煙農很是焦慮,煙站與當地政府思想保持高度一致,積極應對旱情,探索使用信息化管理平臺系統安裝水位實時監測系統、DN40用戶計量和灌溉控制終端,建設云中心軟件平臺,實現煙農自主續費、自主刷卡,這一系列措施給了大家一顆“定心丸”。
“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科學化種煙管理讓煙農感受到智慧農業才是新農人的‘金扁擔’。”羅免煙站的工作人員李艷嬌說。煙站職工可以說一腳踩在煙田、一腳踩在農戶家中,幫助農戶進行土壤墑情分析、煙葉長勢監控、氣象預測、智慧化烘烤指導……確保每個環節按照煙葉生產標準抓細抓實,陪伴煙農種好每一季烤煙。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從一片青綠到滿目金黃,一片片黃金葉鋪就了平地村村民金燦燦的致富路,一顆顆黃金果承載著平地人的希望。如今的平地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日子越過越富足。一代代平地人深愛著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用智慧與勤勞開墾播種,在發展中既留住了鄉愁,也播種著希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書寫不平凡的平地篇章。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