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強縣的大冶探索
日期:2023-12-05 09:34:55
“您看這茶山,綠油油一片,又漂亮又能掙錢!過去這可是一片荒山,人都繞著走......”初冬,站在湖北黃石大冶市劉仁八鎮東山村的山頭上,萬畝茶園盡收眼底。一旁正在修剪茶樹的村民周拾元禁不住發出感嘆,環境美了,村民收入也翻了幾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一隅窺全局。大冶,歷史命名曾蘊含“大興爐冶”之意, 為近代民族鋼鐵工業搖籃。作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大冶在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著眼“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現實,黃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書記郝勝勇提出,“雖然大冶農業體量小,但通過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體系,推動農業‘接二連三’,縱向延伸農業產業鏈,也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興,則鄉村興。近年來,大冶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市場的意識、產業的思路”,每年統籌1億元資金,推動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水產等五大重點農業產業鏈集群成鏈、做大做強。目前,全市已建成優質高產糧油示范基地15萬畝、標準化蔬菜種植示范基地2萬畝、特色水果種植基地3.5萬畝、生態茶種植基地1.9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2.1萬畝,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6家。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492元。
工業理念讓一產接二“鏈”三
初冬,走進大冶市金牛鎮黃泥村,只見原來雜草叢生的丘陵如今田成壟,地成行,一行行油菜苗正盎然生長。“這里因為缺水荒了兩年,今年鎮里引進吉林一家農場重新開墾,剛播了油菜,明年年初準備種高粱!”村黨支部書記柯希泉指著眼前的油菜田告訴記者,“農場和本地勁牌酒廠簽了高粱訂單,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和村民一起致富。”
筑巢引鳳,吸引能人、企業家下鄉投資興業,這是近年來大冶市運用工業理念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從糧食生產到菜籃子、果盤子供應,從種植業到養殖業,在大冶市,每個農業細分產業都有龍頭企業引領,一產接二“鏈”三。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稻谷產量高、品質好,畝均產量1500斤,畝均收入2000元以上!”11月,大冶市金牛鎮財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數千畝稻田已完成收割并順利出售,負責人蔡建輝粗略估算一下收入后,喜不自禁,“我們都是和超豐米業合作,耕種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企業提供肥料和種子,還高于市場價上門收購,我和愛人兩個人就可以輕輕松松種3000多畝水稻。”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農戶們可以學習應用最新的農業技術,收益得到了保障。同時企業也獲得優質糧源。湖北超豐米業有限公司經理馮凡介紹,“通過統一種子、統一農藥、統一社會化服務、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模式,企業有了穩定優質糧源,正在打造優質稻米品牌,實現優質優價,目前已在北上廣深打開了市場。”
近年來,大冶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市場的意識、產業的思路謀劃和推動農業發展,殷祖白茶、金柯辣椒、黃金湖風干魚等一批大冶土特產走向全國市場。同時也打造了一批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休閑農業“打卡地”。
大冶市劉仁八鎮東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志武介紹,該村地處丘陵崗地,很多山坡過去雜草叢生,改變源自成立龍頭企業大冶市仙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村委會成立合作社,組織農戶在企業帶領下將荒坡改造成茶園,聘請種茶能手、技術骨干為茶園的顧問,抱團打造大冶“殷祖白茶”。如今的東山村滿山的茶苗成為富農的“黃金葉”。村民忙完農活還可以在茶園幫工,每年在家門口可掙萬余元勞務收入。此外,荒坡變茶園后,環境美了,游客也紛至沓來,帶火了村民的土特產,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聯村經濟讓土地化零為整
“我們村雖然人均不到一畝地,但卻實現了集約化經營,效益比單家獨戶地種高了幾倍多!”在大冶市靈鄉鎮南畈村的田埂旁,村民柯賢春指著眼前剛剛收獲的紫薯地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的地太分散,又常年缺水灌溉,大伙都撂荒了。自從今年有了靈豐公司來經營,村里土地畝平收入達到4800元左右,村民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外,每年還可掙得幾千元的務工收入。
土地資源分散、務農人才匱乏、專技人員不足等,這是當下許多村莊面臨的產業發展難題。為此,大冶市委市政府以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基礎,以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清理為契機,通過“跨村聯建”“多村捆綁”,探索建立“聯村經濟”發展模式。
“靈豐生態農業開發投資公司是鎮里組建的鎮級農業開發公司,我們想以‘政府搭臺、平臺牽頭、整合資源、市場運作’的思路,將21個村級集體農業資源融合重組、實現‘抱團發展’,從源頭上破解農業產業化規模實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靈鄉鎮黨委書記李杰介紹。
一子落,滿盤活。聯村經濟組織成立后,過去分散的沉睡農村資源被盤活,鄉村重新迸發出新的生產力。在靈鄉鎮,靈豐公司根據前期市場調研,首期聯合多個村莊流轉土地種植了約500畝食用紫薯,采用機械化收割,很受武漢、黃石等地市民歡迎。“畝產達到3000斤,按每斤1.6元的市場價,除去成本,公司爭取贏利30萬元。我們通過流轉村民土地,與村集體合作,聘用村民務工,由公司統一管理,統一生產加工銷售,按合作協議實現利益分成。土地收益和農戶收益均提高了近四倍。”靈豐公司董事長紀道文說。
截至目前,在大冶市,已有靈鄉鎮、殷祖鎮等5個鄉鎮在堅持“行政區劃不變、村民自治主體不變、集體資產產權不變”的“三不變”的基礎上,采取“鎮級平臺公司控股+村級集體經濟入股”的方式,組建聯村經濟組織。已有聯村經濟組織累計吸納50個村集體,其中35個脫貧村,以資產資金或適種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經營,打破“地域禁錮”,實現“化零為整”,最大限度盤活農村資產資源。
園式發展讓鄉村吸睛又吸金
如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提升鄉村多元價值?各地都在探索。在大冶市,記者看到,一個單獨的蔬菜、水果基地變成了一個蔬菜、水果莊園,再經過一段時間發展,莊園又提質變成一個大公園,就這樣,一二三產業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了有機融合發展,實現了菜園變莊園、莊園變公園、公園變樂園。
每年的9、10月份,大冶市金牛鎮晏公村上王灣便開始人頭攢動,來往車輛川流不息。“我們這里產的獼猴桃不僅甜,而且還有一股牛奶的香味,今年僅市民入園采摘就賣了20多萬斤,”大冶市金牛銘森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魯剛一邊說,一邊帶著記者逛獼猴桃基地。只見基地內不僅每隔幾米配了殺蟲燈、滅蟲板,還裝了田間氣象站。合作社依托這些現代化的工具實現了獼猴桃綠色標準化生產。同時,基地還進行了園林化設計,小橋流水穿插其間,既起到了灌溉作用,還能美化空間。游客來了可以體驗采摘樂趣,盡享恬靜的田園時光。
“這個灣子離水源較遠,灌溉不方便,又是丘陵,村民只能種些玉米和紅薯,產量低效率差,”金牛鎮宣傳辦主任余錦杰告訴記者。2011年,鎮里引進湖北銘浩綠色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猛投資牽頭,晏公村村委會協助,以農民土地入股的形式發起成立合作社,農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風險由企業承擔。目前,合作社股東共計133戶,以獼猴桃為種植主導,主要引進“中華紅心獼猴桃”品種,種植面積1000余畝。 近幾年每戶農戶在保底的基礎每畝分紅200元左右。基地自產的魚、雷竹筍、柑桔也每年分給農戶。
在金牛鎮不遠處的黃泥村引進本村村民胡衛明回鄉投資創建金青牛生態園,聯合村民一起在荒坡種花種草,將農田資源進行連片整理,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園,種植了柑橘、梨子、葡萄、西瓜、草莓等,打造四季水果采摘樂園。常年帶動近400位村民在園區務工,村民在收入土地租金之外還增加了勞務收入。
每到節假日,大冶市劉仁八鎮的龍鳳山休閑農業基地便游人如織,市民們紛紛自駕到此體驗田園生活,感受農耕文化。進山處的田頭超市擺滿了周邊老百姓種植的土特產。“像這個龍鳳椒過去八毛錢一斤都沒人要,現在來這里游玩的市民多了,前不久龍鳳椒每斤賣到12元還供不應求,”超市負責人王碧君介紹,“休閑農業發展起來后,直接帶動了農業生產,每年僅從這里賣出5000噸的大冶土特產。”
“立足鄉土特色、地域特點,圍繞產業發展、生態修復、農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做文章,推進和美鄉村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大冶市市長孫輒說。各村接連“蝶變”展新顏,保安鎮獲評“中國最具特色魅力鄉鎮”,還地橋鎮入選“荊楚十大最美小鎮”,大箕鋪鎮等4個鄉鎮獲評“湖北省森林城鎮”;殷祖鎮朱鋪村等 30個村入選省美麗鄉村示范村,靈鄉鎮紅峰村等112個村入選省美麗鄉村整治村。一幅和美鄉村的畫卷在大冶舒展開來!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