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山岳日:山區恢復意義非凡
日期:2023-12-12 09:14:48
12月11日是國際山岳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八屆會議(COP28)上發布一份新出版物《恢復山區生態系統》(以下簡稱“報告”)。為此,聯合國糧農組織林業司副司長Tiina V?h?nen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態司司長Susan Gardner共同發表署名文章《為什么山區恢復對所有人都意義非凡》(以下簡稱“文章”),介紹報告關鍵信息,呼吁關注山區生態系統。
山區不僅風景壯麗,更是數百萬人的生命線。全球每兩人中就有一人飲用源自山區的水,三分之二的灌溉農業依賴山區徑流。全球34個主要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25個位于山區。山區面積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多,山區人口達11億,其中,許多人依靠山區生態系統謀生。
《恢復山區生態系統》揭露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山區生態系統的破壞——山區人口的生活和生計、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水源均遭受到了威脅。
山區生態系統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包括山區冰川退縮,永久凍土融化,冰蓋大規模減少,以及雪蓋深度、范圍和持續時間下降。人類活動導致許多山區退化,污染日益嚴重,甚至在最高峰(包括珠穆朗瑪峰峰頂附近)也發現了微塑料。全球約25%的山區極易發生滑坡。全球一半的農村山區人口來自發展中國家,他們易受糧食不安全以及山區生態系統退化的影響,婦女和土著人民等最脆弱群體首當其沖。
文章表示,應動員所有人行動起來,保護并振興山區生態系統。恢復山區生態需采取土壤管理、再造林,以及改善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等多種措施,以及不間斷的投資、監測和評估。
報告指出,山區人口是山區恢復的關鍵。目前已形成可借鑒并被證實環保且可持續的實踐。
例如,由環境署、《喀爾巴阡山脈公約》和山地伙伴關系牽頭,在吉爾吉斯斯坦、盧旺達、塞爾維亞和烏干達進行的多國山地倡議。這是在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的旗幟下遴選出來的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之一,旨在支持大規模、長期的恢復工作,同時提供可持續的生計機會。
在吉爾吉斯斯坦,聯合國與當地社區和非政府組織CAMP Alatoo合作,將天山山脈上的1.4萬公頃牧場和冰川變為自然保護區。
如今,曾經的獵人和漁民成為了社區護林員,負責巡邏新設立的Baiboosun微型保護區,并管理相機陷阱以監測野生動物。牧羊人采用了現代放牧技術,增強了保護區內植被和牧場的活力。保護區內的雪豹和野山羊種群數量增加。許多社區成員也抓住了新的經濟機遇,或是經營招待所,或是生產奶酪,用毛氈制作紀念品。
在橫跨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和烏干達部分地區的維龍加山地(Virunga massif),山地大猩猩種群數量穩步攀升,從五年前的“極危”物種變為現在的“瀕危”物種,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數量翻番。與國家公園相鄰的當地社區參與了恢復工作和生態旅游,獲得了新的收入來源,偷獵等有害的生計活動因此減少。
這些倡議證實了生態系統恢復可行。文章指出,不能因為山區偏遠和孤立,而放棄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注。生態系統恢復是對未來、山區以及下一代的投資。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