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稻香越千年
日期:2024-03-14 09:34:49
一株水稻,穿越千年,至今仍耕種在湖北省京山市的稻田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歷經千年風雨洗禮,這株水稻已從一碗滿足溫飽的米飯成長為一條聯農帶農的京山大米產業鏈。
日前,“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統”成功躋身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千年稻香賡續,稻作文化也在傳承中迸發出新的生機……
3月春風吹拂,京山市大地一片翠綠,寒潮過后的溫暖天氣,讓遍種全市的農作物趁此機會瘋狂汲取著養分。
走進京山市孫橋鎮蔣家大堰村,松軟的泥土暢快地呼吸,散發芬芳,為了下半年的好收成積蓄能量。“京山橋米是湖北省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里有120畝農田為京山橋米核心保護區,從區域、品種、質量標準等等方面進行保護,”京山市副市長艾青介紹,京山市是國家級天然氧吧城市,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土壤熟化度高,具有典型水稻土“鱔血結構”特征。
村邊小路旁,有一塊刻有“橋米源”字樣的石碑,無聲地述說著千年橋米的故事。
“橋米以前叫‘貢米’,沿襲至今五千余年歷史,”京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顥告訴記者,1955-1957年,京山屈家嶺文化遺址考古發掘證實,京山市不僅是長江中游史前稻作遺存的首次發現地,而且早在新石器時代已形成定居農業生產方式和濃厚的農耕文化?!按焊⑾脑拧⑶锸?、冬藏”,京山橋米傳統種植方式歷經千年傳承,在變化中發展。從最初以“洋西早”為主要品種,后來發展為主要以洋西早、鑒真二號、鄂中五號3個常規稻品種為主。從1到3,品種迭代升級的背后是京山市在提高京山橋米品種品質上的持續努力?!熬┥绞幸劳卸嗉已芯繖C構在海南省建有京山橋米南繁基地,在京山橋米原產地孫橋鎮高標準建成京山橋米原種繁育基地100畝,開展新品種試驗篩選、品種抗性改良、橋米增香和基因標識等技術攻關,生產優質橋米種子。”京山橋米協會秘書長鄭峰說。
種植技術沿用漚制農家肥作基肥,探索出稻-鴨-油、稻-麥、稻-菜等輪作等模式,利用油燈誘蛾、套養麻鴨等方式滅蟲、除草。加上京山泉水資源豐富,行走田間,每到一處都能看見汩汩清澈的泉水緩緩流動,天然形成無動力泉水灌溉系統。
優良的品種和綠色、循環、可持續生產方式讓加工出來的京山橋米清香可口,而且米粒整齊,十分搶手?!暗竟冗€沒收割在田里就被搶購,稻谷不低于5元/斤,”孫橋鎮副鎮長王明清說。
自給自足,是一千年前農民種稻的心愿。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橋米還是以家庭經營為主。戶均一畝三分田的精耕細作方式有其優勢,但畝均效益受限。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京山橋米進入產業化、規?;l展階段,京山國寶橋米公司等一批橋米加工企業相繼誕生。
在國寶橋米公司的大廳里,一幅幅壁畫清晰地展示了橋米發展歷程。從過去的簡單大米加工,滿足溫飽,到如今已做到全產業鏈延伸,構建了包括橋米種植、橋米精深加工及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物流電商、現代種業、鄉村休閑等在內的橋米產業體系,很好地帶動和推進了京山市優質稻產業融合發展。
在京山市,龍頭企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統一訂單合同、統一種植技術、統一農藥化肥、統一種子供應、統一質量收購,在京山以訂單模式發展水稻產業?!按_保稻谷原料的品質,提高了水稻種植效益,我們在孫橋鎮等多個鄉鎮發展訂單農業,通過橋米產業每年帶動10萬余農戶增收2.17億元。”國寶橋米公司總經理韓志剛介紹。目前,國寶橋米公司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引進和自主開發深加工技術,進行農副產品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現已開發出了藕帶、米汁飲料、米飯伴侶、熱干拌粉,正在研究母嬰食品、米糠油以及價值鏈營銷等食品加工及轉化。
產業發展也帶動了品牌打造。隨著橋米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京山橋米逐漸名揚海內外。2002年,湖北省地方標準《橋米》(DB42/T235-2002)正式發布,標志著橋米生產進入了標準化時代;2004年12月,原國家質量檢疫檢驗總局發布2004第198號公告,批準對京山橋米實施原產地域保護,“京山橋米”正式成為湖北省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8年7月,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準“京山橋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自此“京山橋米”擁有了進入高檔市場的合法“身份證”。目前,京山橋米品牌價值約86億元。
“橋米長,三顆米來一寸長;橋米彎,三顆米來圍一圈;橋米香,三碗吃下賽沉香?!边@首橋米童謠歷經千年,至今仍在京山口口相傳。京山稻作文化不僅承載著長江中游農耕文化傳承的使命,孕育出獨特的稻田生態系統及相關農業物種資源,而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橋米文化。流傳至今的傳說故事、童謠、習俗、文藝、節慶、美食、宗教文化等與農民稻作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高度重視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加大宣傳和支持力度,深入挖掘、統籌協調,有力有序擴大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和生命力,為探索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智慧。”
當“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統”成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時,京山市也開始思考:如何以此為契機,帶動鄉村更好地實現全面振興?黃顥介紹,京山成立了稻作文化系統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工作專班,在提升農產品供給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持生物多樣性,保留農業景觀,傳承長江中游稻作文化和農業技術知識體系,發掘長江中游農業文化價值等方面全方位發力。
這幾年,京山幾乎每年舉辦京山橋米春耕節、豐收節、稻作文化旅游節、橋米媽媽課堂等活動。通過組織游客們參觀生產車間、品嘗農家飯、體驗田間插秧、品鑒京山橋米美食等項目,深挖京山橋米歷史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
稻香賡續千年,一個兼備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的“橋米小鎮”正在京山橋米原產地孫橋鎮漸漸形成。不久的將來,孫橋鎮將成為集農耕文化、科研、育種、種植、加工、副產品開發利用、電商、旅游、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特色小鎮,保護、傳承、展示京山橋米稻作文化系統。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