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紅的“進化論”
日期:2024-04-08 09:13:24
沁人心脾的花香無處不在,這是廣東省化州市的春天獨有的味道。在化州市平定鎮大嶺村,漫山遍野的化橘紅樹上掛滿了白色的花朵。近日,大嶺村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巡禮暨化州市2024年化橘紅賞花活動的主會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賞花。
摘下一顆化橘紅胎果,青綠的表皮外是一層細密、結實的絨毛——這是在化州土生土長的標志。化州市的土壤里富藏礞石,且錳、銅、硫、硒、鍺等元素含量較高,加上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得出產的化橘紅擁有更高的品質。將半大的果實烘干、炮制,即成為嶺南地區著名的道地中藥材——化橘紅。它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十大廣藥”之一,具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素有“南方人參”之稱,連續5次被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推薦組方用藥。
自晉代道士羅辨發現化橘紅藥效、并以此濟世救人,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如今,化橘紅已不僅僅是化州市的“土特產”,更是化州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如何發揮化橘紅的獨特優勢,使其真正成為富民強縣興村的產業?
現階段,化州市借著廣東省委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東風”,立足全局謀劃,建強原料基地、做全加工體系、培優第三產業,用新質生產力為這一傳統產業賦能,激活鄉村沉睡的資源。
2021年4月,化州市成功申報創建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4年1月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驗收認定。以產業園為抓手,化州市不斷創新融合發展模式、要素集聚方式、聯農共富機制,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012年,化州市化橘紅的種植面積僅3萬多畝,2023年已發展到13.2萬畝,年產鮮果6.2萬噸,干果1.2萬噸,產品進入歐美、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產業鏈產值連續突破10億、50億、100億元大關。
建優原料基地,把好道地藥材品質關
記者來到位于化州市中銅鎮的美華化橘紅種植基地,目之所及的山丘上,都整齊地種上了化橘紅樹。廣東美華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松立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公司的化橘紅種植面積已達到1萬畝,年產鮮果超過500噸。
坐在電腦前,陳松立打開大疆智圖軟件,一個無人機測繪后形成的三維地圖赫然顯現,山體的形狀、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可精確到厘米。鼠標輕輕點擊,選定一塊區域,系統自動規劃出無人機行進的路線,就可以自動打藥。
開展土壤墑情檢測,能夠清楚地了解土壤中的氮磷鉀含量和水分含量;使用無人機進行多光譜檢測,可以大致確定可能出現問題的植株;在山上鋪設水肥一體化系統,澆水、施肥大大節省了人力,還做到了精準施用……科技種植手段隨處可見。
“大規模的種植經營模式下,必須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每個生長階段澆多少水、施多少肥、得多少果,要找到最佳方案。”陳松立介紹。
基地的45座山,就是45個種植方案。“公司擁有一支技術員隊伍,怎樣灌溉、怎樣施肥、打藥用什么配方,土壤中水分含量、氮含量究竟達到多少是最佳,都要通過研究、試驗和對比進一步量化。”陳松立說。
在育苗、種植、除草、施肥、剪枝、養殖、加工、銷售等農事活動中,基地提供了超過300個就業崗位。長期工每月可領取4500元的工資,短期務工則采用計件的方式,有的工人一天可以掙三四百元。科技的廣泛應用使得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智能、綠色、融合多種業態,已成為產業園內經營主體建強基地的趨勢。化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董盛文表示:“化州市已建設萬畝以上種植基地2個,千畝以上基地12個,標準化生產水平達到95%。化州市著力推動化橘紅種植全域化,實施種植面積倍增行動,爭取用10年時間,讓化橘紅種植規模增長到30萬畝。同時建設化州橘紅種質資源圃,打造以化州市化橘紅良種繁育中心和12個良種育苗場為主的‘1+12’良種繁育基地,年提供優質種苗110萬株,實現良種覆蓋率達100%。”
同時,行業標準持續完善。化州市實施化橘紅產業“2+10”標準(2個省化橘紅胎標準和10個茂名市地方標準),分別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開發、化州橘紅等級標準、育苗技術規程、產品溯源等方面,構建起化橘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化州市還著力打造追溯系統,全市已有23家生產經營主體實現一碼溯源的全鏈條監管,標準化程度大大提升。
政府搭平臺,推進全產業鏈升級
“我小時候,化州市的化橘紅大部分是老百姓種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規模大一些的種上幾畝。收成基本靠天,老百姓結了果就賣,沒結果就不賣,不會特意研究種植技術。只有一些人從事鮮果、干果的收購和初加工。早些年企業少,鮮果也賣不上價,只有2—4元/斤。”廣東深融生態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融公司”)總經理許粵勝回憶道。
兩年前,深融公司的股東們響應化州市政府的號召返鄉創業。公司與核心產區的農民簽訂1.4萬多畝、保底價6元/斤收購的種植協議。兩年來,鮮果收購價格穩定在8元/斤以上,大大地提高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
目前,深融公司已開發出的20多款產品。如利用中南林科大學楊金良教授的研發成果,將湖南黑茶自然發酵形成“金花”的工藝應用到橘紅產品開發,在切片后的化橘紅中培育出益生菌。與傳統的化橘紅相比,“金花橘紅”降低了苦澀的口感,味道更加醇厚,還增加了調理腸胃等的功能。
還有入口炸裂、冰萃清新的“橘逗”爆珠、壓片糖果和潤喉糖等,都是利用了化橘紅中的黃酮成分研發而成;“深融那霧山”橘紅飲料、氣泡水,清咽利嗓,主打“燒烤伴侶”。這些都是深融公司攜手中山大學、中南林業科學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等科研團隊開展深度研發、成功轉化成果的產品。
一支人才隊伍正活躍在化州市的大地上——化橘紅產業人才庫擁有入庫專家32人,“土專家”215人,產業人才1346人。通過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化橘紅產業已轉化科研成果9項,參與國家標準制定4項,獲得國家專利47項,高新技術產品3項。
化橘紅精深加工產品已有150多種,涵括藥品、飲片、保健品、茶、酒、飲料、果脯、香料、工藝品等,目前還致力于開發化橘紅精油、顆粒劑、口服液、煎膏劑等深加工產品。
“化州市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帶動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大力推進生產、科技、加工、品牌、營銷全產業鏈升級,產業動能不斷增強,目前已形成‘一核、一帶、兩區、多基地’的產業布局,覆蓋15個鄉鎮240個行政村。”化州市副市長袁海峰說。
通過探索訂單農業、收益分紅、土地入股、上崗就業等利益聯結模式,35萬從業人員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目前,化州市化橘紅種植、加工、銷售企業達1542家,其中加工企業384家,藥字號8家,食字號47家;已培育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家、茂名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0家、規模優勢經營主體60多家,化橘紅產業集群入選2023年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發展新業態,煥發產業新氣象
2015年,從廣州華商職業學院畢業后,廖志略想“為化橘紅做點事”,毫不猶豫返鄉當起了“新農人”。
長期以來,化橘紅作為一種藥材,“養在深閨人未識”,在普通消費者中的認知度不高。銷售難也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廖志略發揮市場營銷的專業優勢,抓住直播和短視頻的“風口”,將化橘紅傳統制作工藝、食用方法等一批短視頻作品發布到網絡平臺,獲得了大量關注,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化橘紅文化的魅力。
同時,廖志略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近三年來,累計銷售超過100萬份化橘紅,在他創辦的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紅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社員銷售化橘紅超過7000萬元。如今,合作社已經和當地1000多戶果農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帶動當地超3000人直接就業。
今年兩會,已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廖志略著力推動化橘紅藥食同源的進程。目前,化橘紅“藥食同源”物質申報已順利通過國家專家最后一輪評審。廖志略表示,“食”的市場前景廣闊,將推動化橘紅在消費升級和“大健康”浪潮中,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
即將建成的化橘紅博覽館、化橘紅文化創意品牌街,已成為化州市新的地標建筑,作為發展科普、研學、農文旅融合、康養等新業態的平臺。
化橘紅與陳皮、普洱相似,貯存年份越長,價格越高。但由于剛采摘的鮮果必須在短時間內進行烘干等處理,過去初、深加工企業較少時,農民急于出售,導致化橘紅的收購價格時常大起大落。隨著具備倉儲、加工能力的經營主體增多,鮮果收購價格也趨于穩定。
深融公司的二期工程預備建設一個物流倉儲中心。“農民、企業可以把化橘紅放在我們這兒儲存。若無法支付倉儲費,可用化橘紅進行抵押交易。只有做強倉儲、流通環節,才能真正做活、做大整個產業。”許粵勝表示。
化州市充分開發化橘紅的“金融屬性”,以金融賦能產業發展。努力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化橘紅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還成立全國首家化橘紅銀行,開發橘紅貸、化橘紅干果抵押貸等特色信貸產品,已累計投放化橘紅產業貸款5.89億元。
“化州市大力發展金融服務、物流配送、電子商務、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引導第三產業逐步實現主體多元化、業態多樣化、設施現代化,煥發產業新氣象。”化州市委書記鄧澤友表示,下一步,化州市將全力推進化橘紅三年種植面積倍增等7大行動,力爭4年內化橘紅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10年內突破千億元。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