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低碳鄉村”款款走來
日期:2024-05-14 09:23:10
安徽省從2021年起在全國創新性開展綠色能源村鎮的創建工作。目前,全省已創建完成了8個綠色能源示范村鎮(園區),示范區域內綠色能源使用率達到50%以上,有的比示范建設前提高15%以上,已基本實現了區域性農業生產無害化、農民生活低碳化、鄉村產業高效化、農村環境清潔化,助力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振興。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首批入選的示范村鎮,深切地體會到了綠色、清潔、低碳能源給鄉村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新風尚。
走進霍邱縣石店鎮雙莊村內,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地鋪設生物天然氣輸氣管道。村支部書記池剛興奮地說,再過兩個月,雙莊村管道線路鋪好后,150戶村民就可以用上安全、綠色、價格低廉的生物天然氣了。在安裝前,他們進行了測算,安裝成本每戶1500元左右,但使用集中統一的生物天然氣,不僅清潔、環保、高效,還要比使用普通的瓶裝液化氣價格節省了一半,且管線統一、安全整潔,所以村民們積極性都很高。雙莊村能用上生物天然氣,得益于距離該村5公里的霍邱徽沼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規模化沼氣工程。
原來,霍邱縣是農業和畜牧業大縣,石店鎮大大小小的雞、鴨、鵝廠就有數十家,為了解決大量有機廢棄物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難題,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在石店鎮工業園區建設了這個以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等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的沼氣工程,并配套建設了集中供氣管網。當地以沼氣工程為核心,將多個生態農業和清潔能源項目有機結合,整村推進“種+養+加”一體化,形成生態農業全產業鏈,推進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形成了低碳鄉村典型模式,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記者在霍邱徽沼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車車的畜禽糞污被運送到投料車間后,通過高溫發酵等技術處理,變成了沼氣儲存在一個個巨型的罐體內,再通過凈化提純設備,生產生物天然氣。公司負責人楊皓森介紹說,該工程年產天然氣360萬立方米 ,年發電并網 800萬千瓦時,一方面可以為當地園區內數十家企業供氣,另一方面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優質生產生活用能,對當地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的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提高了農民生活低碳化水平。工程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7.4萬噸,節約標煤3.2萬噸,促進區域性農業農村領域節能減排,有利于農村環境清潔化。公司不僅可以解決當地30余人的工作崗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還帶動了300余戶農民就業,提高了鄉村產業高效化水平。
在雙莊村流轉的8千畝高標準生態農田里,小麥長得粗壯結實。記者看到,田間裝有自動噴灌設備,徽沼公司生產出的沼液通過管道可以直接輸送到農田里,不僅增加了土地肥力,還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推進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走在雙莊村,一排排美好鄉村樓房整齊地排列,屋頂上鋪設統一的太陽能光伏板,村道路兩旁全部使用了太陽能路燈。距離村委會不遠處,還建造了兩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我最近計劃買一臺新能源汽車開開,有了這個充電樁,以后我的汽車充電就方便多了。”村門口開超市的老板王心想告訴記者,在村“兩委”的宣傳動員下,自家屋頂上自費安裝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每天的光伏發電基本上能滿足全家電源的使用,電費從以前的每月200多元下降到現在的幾十塊錢。綠色低碳新能源不僅了使家庭炊事做飯干凈了不少,還降低了平時生活開支,也給生活出行帶來了方便。正是用過了新能源,才知道它的好處。
村莊道路整潔、環境優美、設施完備,讓人心曠神怡。走進蕪湖市繁昌區峨橋鎮響水澗村龜山自然村內,映入眼簾的是村頭一排排裝有太陽能光伏板的健身器材。村民們在健身器材上進行各種運動,生成的能量消耗通過光伏電能可以顯示在自動顯示屏上。“這樣先進的健身器材竟然下鄉進村了,農村生活現在比城里還好。”當地村民感嘆。
離村莊不遠處建有一個原生態的信德體育公園。走進公園內,四處青山郁郁蔥蔥、湖面波光粼粼、風光旖旎秀美。在偌大的湖面上,鋪設了規模化水面光伏項目。工作人員介紹說,該項目于2014年建設完成,發電量達到800多萬度。通過漁光互補有效遮擋了光線,減少了水面蒸發;同時盤活了閑置資產,為村民創造了收益。在公園里,還有一座占地不小的光伏太陽能餐廳。“這里可容納近百人用餐,附近村民的紅白喜事都放在這里辦。”村支部書記趙玉云介紹說。
沿著山路往上走,就來到了國家電網投資建成的安徽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安裝4臺單機容量25萬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機組,可分為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和地面開關站等部分。電能難以儲存,抽水蓄能電站便充當了電力系統的“充電寶”。在電力系統電力富余時,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電力抽水到高處儲存;在電力不足時放水發電,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需求。抽水蓄能電站具有調峰、填谷、調頻、儲能、事故備用等多重功能,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增加新能源電力消納,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利用鄉村資源保障電力安全,上游還將再建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未來將打造成農文旅結合的網紅打卡地。”三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地處皖北的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礦南村的信達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園內,記者看到,這里建有設施蔬菜大棚200畝,果園300畝,糧食種植200畝,豬舍占地300畝,畜禽糞污處理與秸稈綜合利用中心占地200余畝,形成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利用的產業模式。
宿州信達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唐世見介紹說,為了解決養殖場糞污處理問題,園區建設了4組8個大中型沼氣發酵罐、1萬余方的厭氧塘和好氧塘各1處,形成了總量為5000立方米發酵罐、4000立方米貯氣罐的大型沼氣生產規模,可日產沼氣4000立方米,年可處理農作物秸稈2萬噸,可處理畜禽糞污6萬噸,廁所糞污1萬噸。通過專業設備,生產出來的沼氣經過凈化,可達到入戶使用的標準,同時厭氧發酵后的沼渣、沼液也可以直接施用于農田中,追肥時依托現有的灌溉池或者利用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現。為礦南村周邊村民實現沼氣供戶430余戶;餐飲、酒店、洗浴等服務行業20戶。另一方面,企業與安徽農業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開發生產商品化有機肥“信利達機肥”用于信達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園以及周邊鄉鎮農作物種植,有效地提高農產品品質及土壤特性。
礦南村村“兩委”負責人介紹說,村里擁有耕地6470畝,通過綠色能源村鎮的創建,推廣應用沼液、沼渣以及固體有機肥,實現有機肥推廣應用5500畝以上,大力推廣應用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既利用了廢棄物資源,同時又增加了肥源,解決土地板結問題,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該村以規模化沼氣工程為紐帶,構建出“秸稈及糞污利用+沼氣集中供氣+有機肥推廣+零碳鄉村建設”的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新布局,點亮了綠色能源“新動能”。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