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有了“西平解法”!
日期:2024-05-16 09:27:00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河南如何走出一條中原農區特色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西平是個縮影。西平是河南省糧食大縣,也是水產養殖、生豬、肉羊、養牛等特色農業大縣,是觀察河南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典型縣域樣本。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河南在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有四個關鍵命題,而這四個關鍵命題,西平都給出了新探索、新解法。
這四個關鍵命題是什么?“西平解法”,做對了什么?
“以田破題”
第一個關鍵命題:如何建好高標準農田,確保糧食穩產高產?
這方面,西平“以田破題”,探索出了高標準農田“西平樣本”。去年,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調研駐馬店,其中包括西平老王坡現代農業示范區。樓陽生強調,要創新投融資模式,完善管理服務體系,節本降費、提質增效,夯實糧食安全根基。2023年,作為河南省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專家組顧問,筆者參與了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推進機制的提出、制定、成型。經過一年實踐,“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推進機制已經在河南多地落地見效,成為了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的“標配”。
而這種推進機制,在西平得到了充分的貫徹落實。
特別是西平創新建立的“融資、建設、運營、管護”四位一體高標準農田建設樣本,克服“爛場雨”和秋季“華西秋雨”不利影響,穩基礎、增產能,糧食產量實現“十九連增”,把高標準農田穩產、增產的效果體現出來了。
“西平樣本”的成效,得到了有關領導肯定,特別是西平縣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被評為“省優秀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更是充分體現了“西平樣本”對于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示范探索意義。
高標準農田建設“西平樣本”,主要解決好了三個難題:
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機制怎么建?
今年是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之年,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來說,地方的責任很重,意義重大,如何探索形成有力、有效的建設推進機制,十分關鍵。這方面,西平給出了很好的解法,總結起來就是:頂格推進、一線指揮。
頂格推進,是西平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主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長的西平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指揮部,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等部門,從人員、資源、財力、精力等方面向高標準農田建設傾斜,有力推動了工作落實。在對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上,西平在全省縣域中屬于第一方陣。
一線指揮,是西平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建設方把指揮部建在地頭上,縣、鄉(鎮)同步建立工作臺賬,做到“一天兩碰頭,問題不過夜”,推動各項工作具體化項目化;嚴把項目投資關、設計關、技術關,目標就是確保把高標準農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和廉潔工程。
二是高標準農田管護難題如何破解?高標準農田三分建、七分管。高標準農田建成了,怎樣才能真正地管好、用好?
“西平樣本”給出的解法是:推行“專業運維+質保服務+監督管護+保險兜底”管護維修模式,破解設施怎么修問題。同時管護主體組建專業團隊,對設施設備進行管護,有效破解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主體不明、監管不力等難題,確保高標準農田設施高效運行、長期發揮作用。
具體管護中,西平還探索出來了“3+3”模式:第一個“3”是三級田長制,一級田長負責3.1萬畝,二級田長負責核心區1萬畝,三級田長負責800畝育種示范田,實時上報,實時同步,及時處理;第二個“3”是三個“有”: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
三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如何更好地推進“五良”集合?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關鍵之年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突出抓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這其中推動“五良”融合共促是關鍵。這“五良”包括,圍繞良田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良種加強品種研發推廣,圍繞良法推廣技術集成應用,圍繞良機補齊農機短板弱項,圍繞良制提高政策供給保障水平,帶動全省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
而在“五良”方面,西平都有探索破題。
特別是良種和良法這兩個方面,西平探索可圈可點。良種方面,西平與河南省農科院、隆平高科合作,圍繞“種業振興+產業融合”,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西平小麥”;良法方面,西平的高標準農田均配套建設智慧農業服務中心,打造數字農業應用場景,做到氣象、水質、墑情、苗情“一屏統攬、一鍵管控”。
“以農業科技提升農業比較效益”
第二個關鍵命題:如何在保證糧食安全基礎上,提高農業比較效益?
西平給出的新解法是以農業科技破題。
今年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農業新質生產力”首次成為河南“三農”工作重點,這也代表著河南“三農”工作正在發生重要轉變——河南正在以農業新質生產力支撐農業生產新方式。
特別是今年3月底,河南省委副書記孫梅君調研駐馬店時,明確表示: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為農業強省建設注入新動能。這也為包括西平在內的整個駐馬店,提出了建設農業強市的新命題。西平把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導向和要求,貫徹落實到了農業全產業鏈過程中,也成為了“西平樣本”的最大亮點和特色所在。
在種業上,除了與河南省農科院、隆平高科合作之外,西平還從“農業芯片”上破題:與伊利優然牧場合作,推廣青貯玉米種植,發展循環農業,實現農業綜合效益最大化;與河南農業大學合作,在示范區建立科研教學基地、糧食作物試驗基地、小麥優質品種研發基地等等。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西平通過農業科技賦能,找到了三大法寶: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綜合系統,可將灌溉水利用率由35%提升到80%,地表水灌溉使用率達到90%;作物生長模型,也是高標準農田的“智慧大腦”和決策系統,能夠綜合整體的氣象數據、種質資源以及土壤數據,形成了一套精準化的種植方案;遙感技術,通過衛星加現場無人機遙感,能夠實時監測作物的長勢情況、苗情、成熟度,并對產量進行預測。
可以說,“西平樣本”通過大力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示范帶動全縣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業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約化管理邁進,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這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意義所在。
在鱸魚產業發展中,西平通過做強科技支撐,推動鱸魚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西平縣通過鱸魚產業發展引領漁業發展調結構、轉方式,促增收,助發展,并成立了西平縣科技引領優勢鱸魚產業發展專家技術服務團,遴選了農業科技引領優勢產業發展水產示范基地及示范主體,為西平縣開展水產養殖實驗、示范及漁業生產奪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西平在科技引領鱸魚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成效顯著,比如西平當選全省農業科技引領優勢產業發展試點縣,第一屆中原加州鱸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西平召開、西平縣農業農村局水產工作站榮獲全國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先進單位等等。
今年河南省委一號文件強調,構建科技創新下縣入鄉的新通道,西平這種農業科技賦能農業全鏈條的探索,值得借鑒。
“富民產業”
第三個關鍵命題:現代農業怎樣既能保證糧食安全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西平給出的新解法是,從“產”字上做文章。今年中央對產業振興有了新的導向和要求:“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今年河南省委一號文件也多處多次強調,要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培育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
西平以產破題,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西平做好了“小麥”全產業鏈發展的文章。從全省來看,“麥”是河南農業、糧食的標志,也是河南農耕文明最直觀的體驗。可以說,誰破解了小麥全產業鏈發展的難題,誰就為河南乃至全國農業解決了最關鍵的難題。“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優質,優質小麥看西平。”西平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加工基地縣。2018年,“西平小麥”榮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
如何破解小麥全產業鏈發展的難題?
近年來,西平從規模種植、農產品加工、社會化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聚焦“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打造小麥全產業鏈,做強小麥“文章”的謀篇布局,走出了一條依托小麥主導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西平以農頭鏈工尾,做實“增收”文章。在“種好糧”的基礎上“用好糧”,西平縣從“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破題,培育農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拉長糧食產業鏈,做大生產基地、做強加工基地、做實品牌農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如今,魯洲生物、益民面粉、今三麥食品、豐源集團、海藍牧業等一大批品牌日漸叫響,在西平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45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11家。以此為依托,小麥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成了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當下西平縣正在加快從“糧倉”到“廚房”,再到“餐桌”的糧食全產業鏈布局,放大優勢、突出亮點,做大做強小麥產業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其次,西平以鱸魚產業為引領,做好了特色產業富民增收的文章。西平縣以踐行“大食物觀”為引領,把特色農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持續發展特色農業優勢產業,推動“小特產”升級“大產業”。?包括做活“一條鱸魚”,西平通過加州鱸魚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不僅帶領村民奔小康,還不斷向新領域、新市場拓展,水產養殖已成為西平縣一張靚麗的名片,“西平鱸魚”聲名鵲起,也打造了紅紅火火的“鱸魚”經濟。
第三,做好了畜牧全產業鏈發展的大文章。在畜牧全產業鏈發展上,西平從養殖龍頭企業,到積極培育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再到畜牧裝備制造,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特別是在畜牧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上,西平更是取得了驕人成績。西平通過引導畜牧機械裝備業發展,提高科技養殖水平,形成了以金鳳牧業、萬華牧業、瑞航畜牧、金牧人為代表的畜牧機械產業園,全縣畜牧機械設備制造企業近50家,年產值50億元,產品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產品覆蓋率達60%以上,并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西平成為全國有名的畜牧機械裝備制造基地,被科技部認定為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全縣畜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機械裝備率大幅度提高,智能化率達70%以上。
“中原農區特色的和美鄉村”
第四個關鍵命題:如何在保證糧食安全基礎上,找到中原農區“村在田里、田在村間”和諧共生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2023年2月,全省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專家建議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同現代農業園區等農業園區載體平臺建設、鄉村建設等統籌推進,探索“高標準農田+智慧農業、生態種養、休閑觀光”等模式,把生態、智慧、美麗等元素集成進來,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內涵,打造好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西平通過做好高標準農田+的文章,破解了一個關鍵難題:如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西平將高標準農田與美麗鄉村一體規劃、一體建設,高標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農村人居環境,推崇地域特色文化、培育文明鄉風,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中原民居特色小鎮以及鄉村旅游示范村。這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的做法,與河南省委一號文件的導向不謀而合: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實施、一體運營!和美鄉村建設一定要和農業生產相結合,重點是用片區化開發的理念來統籌推進,把縣域分成幾個片區,集聚所有“三農”元素,統籌考慮鄉村建設與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實施、一體運營,在區域內分類建設“和美引領村”“美麗示范村”“潔美達標村”,打造一個個點狀根據地,最終實現連點成片、田村一體、產村融合。
除此之外,西平在鄉村建設中,還呈現出多點突圍的良好態勢:探索建立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治理模式,入選全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范鄉鎮1個、示范村5個,具體做法在全省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穩崗就業“四化協同”模式,入選全省三個政府類典型案例之一;和美鄉村建設豫南片區現場會、市科普知識宣傳周啟動儀式在于營村召開,于營村被命名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等。
可以說,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西平均有新作為、新探索、新突破,為助推中原農區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西平解法”。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