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打造“新引擎”,人工智能如何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日期:2024-05-22 09:17:00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模型以其強大的數字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不斷與各領域交叉融合。5月20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地探尋人工智能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前景。
“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礎,我相信未來從播種到收獲,整個農業生產過程都將實現機械化運作。隨著機械化向更高級別發展,如大型機械設施的無人化操作,這必然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云天勵飛副總裁鄭文先認為,未來所有涉及種植、施肥、灌溉等精準農業操作,都將離不開人工智能的賦能。這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重要趨勢。
如今豬臉識別、蟲臉識別也已經在應用側落地,在鄭文先看來,其技術核心在于提升視頻識別能力,只要有海量的數據訓練,模型算法就能夠擁有極高的專業性和精確度,而通過結合算法定義的芯片打造的產品,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各種應用場景,并解決其中的問題。
據介紹,云天勵飛核心能力是“算法芯片化”。所謂“算法芯片化”不是“算法+芯片”,而是基于對場景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算法關鍵計算任務在應用場景中的量化分析,將芯片設計者的理念、思想與算法相融合的AI芯片設計流程。
中國人工智能的優勢在于系統、應用和數據,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認為這與智慧城市密切相關:“我們可以把一座城市視作一臺機器,通過群體智能,通過政務、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智慧場景生產出來的高質量數據,去訓練人工智能算法,定義人工智能的芯片,最終打造城市智能體。”
那從城市到農村,人工智能如何更好賦能鄉村治理呢?鄭文先認為,農村與城市在形態和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鄉村治理時,特別注重其實用性和適應性。我們在交通管理以及民生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實踐嘗試,這些領域更具共性且易于復制。
“隨著農村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相信未來鄉村治理也將邁入智能化的發展階段,這不僅將極大地提升治理效率,還將為農村居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體驗。”鄭文先說。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