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精品免费-黄色三级电影免费观看-国产com-青青青在线视频人视频在线|www.hblingsou.com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動態

“良種+良田”,奏響麥收序曲

日期:2024-05-23 09:27:09


風吹中原大地,麥浪滾滾,沃野千里。5月下旬,河南省8500多萬畝小麥由南向北陸續進入收割期。“這里到6月初就要收獲了,今年的小麥籽粒飽滿度較好,株型較緊湊,抗倒性不錯,田間表現良好。”在位于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基地內,3500畝100個品種小麥均已進入灌漿后期,基地工作人員王振云說,今年的小麥長勢總體好于常年。

好種打好糧。明確育種主攻方向,加快選育適應性廣的品種,是小麥單產提升的關鍵。黃淮海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小麥品種以高產、優質、綜合抗性強、群體均勻等特色著稱。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雷振生介紹,在分子生物育種實驗室、智能溫室等科研設施的加持下,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近年來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小麥育種核心技術研究處于全國領先水平,37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累計推廣1.5億畝,小麥品種“鄭麥1860”和“鄭麥379”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

“今年在這里展示的‘鄭麥136’‘新麥26’‘百農307’等小麥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倒伏、抗病能力強等特征,推廣面積大、種植效果好。”展示田負責人孫文鑫介紹,針對小麥品種多、種植戶選擇難、新品種推廣慢等問題,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基地聯合企業、科研、推廣體系等力量,強化品種篩選,多次舉辦品種示范觀摩活動,示范推廣高產穩產多抗的小麥新品種。“后續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小麥品種推廣更新換代,優化品種創新,助力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孫文鑫說。

好地更能產好糧。完善的農田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種植生產條件,是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在手機上點一點,地里就開始澆灌了。啥時候澆水、啥時候打藥,手機也能收到提醒,不在田里也能看到小麥的生長情況,這在以前可不敢想,現在種地越來越智能了!”新鄉市原武鎮西合角村土地流轉大戶申繼鋒感慨萬千。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明顯提升。新修和配套900余眼機井,現有智能水肥一體機810套、卷盤式噴灌機491套,還鋪設了672.9千米的地埋管線,農田灌排設施基本完善。”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農業農村局現代農業科科長鄭曉凡介紹,該中心通過農情綜合監測系統,動態監測土壤墑情、病蟲害情況和田間氣象環境,提早發現,精準處置,提高了農田管理效率。

“平移式、指針式、卷盤式、自動伸縮式、半自動伸縮式、固定式、半固定式、微噴帶……多種灌溉設備,農戶可根據小麥的生長狀態和土壤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灌溉方式。”鄭曉凡說,智能水肥一體機現在能達到高效節水全覆蓋,一改以往“一炮轟”的形式,適量分次施肥灌溉,滿足小麥不同階段的生長需求。

“將新技術、新裝備、新品種應用到生產中,我們實現了節本增效,就拿我今年種的600多畝小麥來說,每畝生產成本600元,能比以往節省50~60元,預計今年的產量也有增加,算下來,每畝能節本增收200多元。”申繼鋒告訴記者,如果接受托管委托,每年每畝還能獲得60元的服務費。

據介紹,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項目涉及5個鄉鎮64個行政村,項目區總面積10.89萬畝,項目總投資4.46億元,主要建設了農田地力提升、田間道路、農田灌溉、農田排水等七項工程。“目前,我們已經做好了小麥收割準備工作,投入收割機、播種機等各類農業機械,確保小麥及時收割,實現顆粒歸倉,全力保障‘三夏’生產。”鄭曉凡說。

                             文章轉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


24小時免費咨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