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提單產 | 春大豆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
日期:2025-05-16 09:26:32
一、技術概述
春大豆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采用淺埋滴灌、膜下滴灌等方式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播后滴水出苗確保苗全苗齊,全程按需分次均衡施用,實現水肥精準供應。同時集成科學選種、合理密植、根瘤菌接種和病蟲害防控等配套措施,提倡根瘤菌劑包衣或拌種,強化生物固氮,減少氮肥用量,注重磷鉀肥施用。畝產可達到300千克以上,實現穩產高產、節肥節藥、綠色發展的目標。該技術模式適用于有水源條件的東北、西北等春大豆產區。
二、整地播種與管道鋪設
(一)地塊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較好、具有灌溉條件的適宜茬口地塊。
(二)精細整地
整地要掌握好“平、碎、勻”,建議深翻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層,有條件地區結合整地畝施腐熟農家肥2米3,適時耙地,做到耕層上虛下實,地面平整。
(三)優選品種適水增密
選擇高產、優質、抗倒性好、抗病性強、適合機械化收獲的大豆品種。播前做好種子精選,采用拌種、包衣、噴施等方式接種根瘤菌,可用25毫升液體根瘤菌劑與5千克種子混勻,放置于陰涼通風處晾干。水資源條件良好區域、耐密品種或者晚播地塊可適當增加密度。
(四)播種和管道鋪設
選擇起壟或平播等方式機械精播,如內蒙古地區可選擇小壟壟上2行或大壟壟上4行種植模式,壟上4行宜寬窄行種植,小行20~30厘米,大行30~50厘米,株距13~14厘米,畝保苗1.7萬~1.8萬株,小流量滴灌帶宜鋪設在窄行中間,大流量鋪設在寬行中間。耕層5~10厘米地溫穩定在10~12℃時適時播種,種子覆土厚度不宜超過3厘米,播后立即滴水,提高出苗率和出苗質量。
三、水肥管理
結合降水情況,全生育期一般灌水5~10次,每次灌水量10~30米3/畝。滴灌時地表濕土邊緣超過播種行5~10厘米即可,勿過量灌溉。高產地塊一般施用氮肥(N)4~6千克/畝、磷肥(P2O5)4~7千克/畝、鉀肥(K2O)3~5千克/畝,30%氮鉀肥和70%磷肥作底肥,底肥可選用大豆專用肥。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盛花期、結莢期和鼓粒期對水肥需求較大,追肥宜在以上時期隨水追施。可結合追肥,適當補施硼、鉬、鋅等微量元素水溶肥。如大豆花莢期,可每畝用20毫升云大120+尿素0.4千克+磷酸二氫鉀0.15千克,兌水30千克葉面噴施。
四、化學調控
重點在大豆苗期、生長期和開花結莢期根據長勢適時控旺,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促進分枝形成和莢果發育,防止徒長、倒伏。控旺劑均按說明書使用即可。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除草
苗期噴藥,可用5%精喹禾靈50毫升+25%三氟羧草醚30毫升,兌水30千克噴霧,或用5%精喹禾靈50毫升+48%滅草松150毫升,對下茬無藥害。
(二)蟲害防治
于鼓粒期,葉面噴施殺蟲劑5.6%阿維?噠螨靈10毫升/畝+4.2%高氯?甲維鹽40毫升/畝+5%高效氯氟氰菊酯15毫升/畝,7~10天后噴施第二次,防治紅蜘蛛及預防食心蟲。
(三)收獲
人工收割在落葉90%時進行,收割后要及時脫粒,減少大豆食心蟲繼續危害;機械收獲則需適時機收,防止炸莢減產。
六、應用案例
2024年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推廣應用春大豆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配套精細整地、導航精量播種、ARC微生物菌劑、化學控旺、“一噴多促”等多項技術措施,經專家測產畝產量達到321.7千克,創新內蒙古地區高產紀錄。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